长子历史悠久,是上党乃至山西地区建立最早的城邑之一,亦是上党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子县南有羊头山,始祖炎帝在此尝百草,得嘉禾,教民农耕。西有发鸠山,是著名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发源地。西南部仙翁山,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
《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舜时改属并州。相传在上古时期,尧王封长子丹朱于此,有书记载“长子城丹朱所筑,丹朱尧之长子,因名,亦曰丹朱城”。
商时有长国,又称长子国,其中心就在今长子县城西北。在《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中的商朝诸国地图上就有明确的古长国标志符号。据推断长国地理位置在殷都(今河南安阳)以西,即太行山西侧的上党。专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等有关资料分析,起初建立长国的古部落是长狄。长狄亦作“长翟”,始见于《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年)。长狄又是虞夏时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明代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和《潞州志》曰:《通志略》载,在夏为防风氏,在商为汪芒氏,皆为长狄之国也。赤狄潞氏,出于防风氏。
古长国的存在,不仅有文字资料,而且也有考古佐证。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长子县北高庙发现一座商代墓,在其遗址范围内先后两次发掘商代青铜器鼎、爵、戈等19件。这些青铜器基本上为礼器和兵器,说明那时的长子县一带已经具备了商代的文明特征。又据《山西日报》2013年10月28日消息,山西考古研究所在长子县一建筑工地发现大型西周墓地,墓地位于长子县西南呈村。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海贝等随葬品与探明的4座大型墓葬、1座车马坑判断,其规格较高,墓主人级别堪比山西绛县横水及翼城大河口的西周墓主人,有可能为西周一方国墓地。由此可见,到夏商周时,长子为长国所在地。
随着历史演变,长子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在春秋时期已是重要战略要地,公元前555年“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唐十道图》又称“尚子”。“其实即长子以音相近而伪也”。韩魏赵三家分晋,割裂上党的刀正是从沁水、高平和长子交界处的东峪开始的。东峪是原晋国版图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但因它附近有宇峻山和刁黄岭是赫赫有名,是少水、丹水和潞水的分水岭,三家分晋的范围并非简单的直线划分,而是依靠河流的流域范围,所以长子先为韩国,后归赵国。当时,晋卿智氏胁迫魏、韩围攻赵氏。赵襄子出走,问其部下走往何处?部下建议“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这足以说明当时的长子城和邯郸、晋阳同为赵氏战略要地。
战国初期,“成侯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战国后期长平之战,其主战场即在长子附近。说到此,不得不提到长城。明万历《潞安府志》第八卷“关隘”载:“潞泽之交,横亘一山,起丹朱岭,至马鞍壑,有古长城一道,岁久倾颓,然遗迹尚在。”《上党郡考》载:“在上党郡有一道赵国古长城,东起陵川,西至长子、沁水、安泽三县交界雨景山(宇峻山),全长二百余里。”从地理角度看,也正是丹河和漳河(潞水)的分水岭,这段石长城更像是人为划分的诸侯国的边境线。也就是经专家认定的,南赵长城的一部分,是赵国为防御东南的齐魏和西部的韩秦而筑。在晋城范围内的一段叫“百里石长城”,主体在高平市境内,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百里石长城正处于泽潞两州的交界处,也正是现在晋城市高平、陵川两县和长治市长子、长治两县的分界线。可见在那时长子连绵的山岭上还有一段雄伟的长城存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设中国为36郡,山西只设五郡,西北设雁门郡,东北设代郡,中部有太原郡,西南有河东郡,东南就是上党郡。上党郡,治所位于今天的长子县。汉代长子仍为上党郡治,《汉书·地理志上》:“上党郡,秦置,属并州。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县十四:长子,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清漳”。真可谓“四塞之固,东带三关”。
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前,汉高祖刘邦军从太行陉登上太行山脉,进入上党郡。韩王信本在长子,闻汉军来袭,立即撤兵,留王喜率军三千断后。刘邦挥兵猛击,在铜鞮(今沁县南)击败韩王信的后军,击杀其部将王喜。由此可知,刘邦在历史上的长子有过短暂停留。
三国时代,长子为曹魏领土,是长子公国。曹琬于黄初二年(221年)受封之处。其子曹昂袭位后,于嘉平六年(254年)转封丰王,遂成长子县。晋代,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五胡之一的鲜卑族慕容永将国都置于长子,国号西燕。《魏书·地理志》:“慕容永所都,有廉山,浊漳出焉。有长子城、应城、倾城、幸城。长湾水东流至梁川,北入浊漳。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历时九年后,西燕被慕容垂所灭,长子随为后燕地。北魏,置长子县,隶属上党郡。景明元年,改猗氏县为寄氏县。普泰元年(531年),划长子一部与寄氏一部合并,置乐阳县于乐阳村(今岳阳村)。长子县和乐阳县属上党郡。本县还一度成为封国,即建义年间,封刘灵助为长子县伯,后改为公。永安二年(529年),封李业兴为长子县伯。太昌中,封其次子遵祖为长子县伯。北齐时,长子、乐阳二县均废县名。
可见直至魏晋十六国时,长子一直为上党乃至中国北方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