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 期 / 第4版:4
小暑
□  管淑平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一到,天就渐渐热了起来,山川、河流、大地、原野、将熟未熟的杨梅,爽口的西瓜,还有耳边不断萦绕的蝉鸣,最是夏日美好模样。

   小暑的到来,标志着热烈的夏天已正式拉开了序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农谚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按照字典中的解释,暑就是热的意思。小暑,顾名思义,就是指小热、热得不浓。这就好比用温火烧水一样,火虽不大,但锅中的水的热量已经足够,而且热量正以一种缓缓上升的趋势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如鸷。”从小暑开始,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空气中开始带着热意;由于天气的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练习搏杀的技巧。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从小暑到大暑的这一时间段,温度逐渐递增的层次感。这种感觉给人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如同少年进入青年阶段,羽翼一天天丰满,变得朝气蓬勃。

    这不正是夏天给人的模样吗?如果说悄悄开始的春天是生命的萌发,那么如约而至的夏天便是生命路途中必不可少的成长。自然界的草木葱葱茏茏,人们的活动一天天多了起来。即使你身处家中,也能听见屋子外面的蝉鸣声。热情似火的夏天,提示着人们要用最热烈的情绪和精神活出一个有模有样来。

    小暑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机理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在夏天人们要注意养护体内的阳气。暑热炎炎,要适当喝粥,用荷叶、扁豆、绿豆、薏苡仁等药食同源的材料煲成的清暑小粥,最宜舒畅心胸。《黄帝内经》载:“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夏天人们的阳气趋于体表,会造成腹中寒湿堆积,中焦脾胃虚弱,对于一些素来阳气虚的人,此时也是“冬病夏治”的时候,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像生姜之类的温热散寒之品。

    小暑节令,最宜静心养心。此时炎热缓缓递增,人的情绪难免躁动不安,外出活动后难免疲倦乏力。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汗为心之液,活动后汗出会造成心脏气血的亏空。应按五脏主时,心气应通于夏固护心阳。夏天心脏最为敏感,此时养心,主张一个“平”字,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在我的家乡,小暑节气,就是吃黄鳝的最好时候。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小暑前后的鳝鱼身体肥美,味道细腻绵软。每到小暑到来后,村里都会组织人员去鱼塘抽完水后捉鳝鱼。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肝脾、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小暑节令,是草木最爱的季节,炙热又莽撞,是我们充满生命力的青春期。“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随着气温的逐步热烈与浓厚,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在不远处了。

    时间,从容更迭,不紧不慢;时序,周而复始,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