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一周年之际,刚刚建成的长子县运动场迎来了第一届学生运动会。
小城开了大场面。男人放下了劳作,女人放下了家务,老人走出户外,少儿不再撒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运动场,甚至城外的商贾大户也赶着马车载着一家老小来看热闹。
一年来,“五四”运动的余波荡涤着小城,一些新奇的名词不断冲击覆满尘秽的心灵,人们睁大眼睛,察望着这个急遽变化的世界。汤文焕县长也顺时而为,召集城内外民工,在县衙东侧填沟平地,修整出一块平坦的运动场。
三天的运动会有跑步、跳远、跳高、投掷、标枪、铁饼等,这些比赛项目让小城人们耳目一新,兴奋不已,稀奇不已,成为饭肆、街头热聊不尽的话题。
从此,运动场与长子这座小城结下了深深的缘分,见证了长子人民翻身解放,建设家园,奋勇前行,改革发展的激情岁月。
一张黑白照片留下很多历史的印迹。许多人聚集在一处,有人手举旗帜,有人高擎标语,外围站着几名军人也随人群向照片的远处观望,照片是在人群后边拍摄,人们围聚的前方,远处有城墙清晰可见。整个画面是一片欢乐喜庆的场面。照片下文字标注:1945年9月20日长子人民在运动场庆祝长子解放,这或许是长子县运动场最早的影像资料。
今天的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当时人们的那种激动心情。但解放了的长子人们一定是不平静的,11月25日长子县在运动场再次举行抗战胜利及长子解放庆祝大会。经过人民政府和军队两个月的治理整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人民生活趋于安定。这一次庆祝活动组织有序,规模空前,四万多人参加的大会远远超出当时县城内的人口,是运动场建成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获得解放的人们在这里尽情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194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攻,为了保卫人民革命成果,3月16日,翻身解放的长子人民在运动场召开“庆祝土地还家,武装保卫生命财产大会”,超过2.5万人参加了大会。
第二张照片是1949年10月1日,运动场聚集2万多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运动场上人头攒动,人们举着旗帜、标语,空中飘扬着旗帜、标语,看得出人们的心情如舞动的旗帜一般欢腾。会场的后边搭着舞台,庆祝活动结束后,舞台唱大戏三天。
运动场走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对千疮百痍、满目凋敝的长子大地,带领全县人民积极投身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1950年3月,运动场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开展以“四净”(身净、房净、院净、街净)“五灭”(灭蝇、灭蚊、灭鼠、灭虱、灭蚤)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控制痢疾、伤寒、霍乱、天花、鼠疫等传染病。政府发动,政府主导,持续督查,全县人民踊跃参加,积极行动,开展治理城乡环境和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期间,全县填平污水沟13506个,消灭老鼠122616只,建立高级保健室149个,到“二五”期间,伤寒,霍乱,痢疾,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为了加快发展,1954年1月,1.3万人在运动场参加全国农业爱国丰产模范、平顺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访苏(联)报告会。全县人民掀起学习先进,发展生产的热潮,先后修建雍河水库、申村水库,全县水浇地面积扩大,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国有、集体企业蓬勃发展。为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扫除文盲,1955年12月, 运动场召开1.47万人在参加的“扫盲”动员大会。 “扫盲”工作在全县如火如荼开展,全县开办民校607座,参加扫盲男女群众60634人,达到扫盲标准48300人。
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运动场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作为主席台的舞台重新修建为更气派的大舞台,万人以上的群众大会也一个接一个在此召开。1967年2月25日,县造反司令部组织1万多人在运动场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县委书记、县长。造反司令部接管了县委、政府的权力,成立了“长子县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取代了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切权力,全县机关、单位、厂矿、公社、生产大队均被造反派夺权。造反司令部甚至派成百上千人去高平、长治市参加武斗。
“文革”期间,上万人的动员会、批斗会等经常在这里召开。声势浩大的场面,群情激跃的口号,豪气冲天的标语,几多欢喜几多忧愁!而当时城内人口总数不足万人,这万人以上的大会常常是需要城外人来参加。运动场早已超出体育“运动”的范畴,更多成为政治“运动”的场所。“文革”十年,社会失序,民心惶惶,人称浩劫,实不为过。
“文革”结束后,运动场的体育运动属性逐渐回归。首先它是东方红学校的运动场。出学校后门就是运动场,是学生们上体育课,开校运会的唯一场所,虽然他不是学校封闭的独立运动场,但别无选择。几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小学生涯是从这里起步,飞到天涯海角,飞向各行各业。第二它是全县开展体育赛事的场所。县体委就在舞台右侧的二层小楼办公,长子许多体育比赛都是在这里举办,我也有幸多次参与其中。激烈的竞赛场面一次次上演,山呼海啸的助威声响彻云霄。多少长子体育健儿由此走上更高的平台。第三他是全县开展大型群众文娱活动的唯一大型室外公共场所。唱大戏,办庆典,搞汇演,一度是长子人气旺地。闲暇之余,人们常在此跑步健身,溜达散心,享受时光之美。
2011年,文化广场在丹朱东街建成开放,宽阔的广场,精美的雕塑,古朴的灯饰,幽静的园林让人耳目一新,县城的大型群众文娱活动常在此举行。2012年,位于漳源南路的新建体育场投入使用,塑胶铺面,设施新颖,配套完善,吸引了众多体育健身爱好者光临。2017年,拥有四百年校史的东方红学校迁移新址,新校园,新配置,孩子们有了现代化的、独立的运动场。
老运动场陈陋的设施,憋窄的场面越来越不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渐凋落,慢慢地在社会快速发展、城市更新改造的大潮中归于沉寂,归于尘埃。一座座高楼昭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