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1年秋起,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地区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其内容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以政治为中心,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一元化“总力战”。对根据地着重于军事“扫荡”,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妄图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长子县境内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在日军的引诱、拉拢、胁迫下,形成一股亲日反动汉奸势力,配合日军对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清乡”活动,致使根据地面积日渐缩小,抗日军民生存条件随之也日益困难。
1941年9月,日军调集同蒲、白晋线日军第四十一师团、第三十六师团及其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各主力、独立混成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兵力,分14路向岳南地区进行报复性大“扫荡”,企图将岳南地区的抗日部队和抗日组织消灭。太岳部队与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即从屯留、长子、安泽、沁水和高平等地出发,在长子、沁水等县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长子与沁水两县交界处的沁水县西峪村一带对南下之敌进行截击。9月24日,日军对进行阻击的抗日军民进行狂轰滥炸,抗日部队在太岳南进支队司令员周希汉和政委聂真及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的指挥下,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26日,长子、沁水两县的支前民兵、民工,在两县党政干部的组织下,为阻击部队送水、送饭、运弹药、抬伤员。28日至29日,日军出动飞机对阻击阵地上的抗日将士轮番进行轰炸,长子、沁水两县支前人员虽不断有人伤亡,仍然坚持为阵地做后勤保障和伤员救治工作,直到八路军援军到来后终将日军击退,彻底粉碎了日军对岳南地区进行的报复性大“扫荡”。
岳南反“扫荡”战斗历时6天,先后进行大小战斗50余次,毙伤日军1360人,打退了日军向南岳地区进攻。八路军和太岳部队伤亡200余人,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在指挥战斗中牺牲。在反“扫荡”战斗中,长子县抗日民主政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参战。其中,支前民兵、民工260余人。驴、马和铁轮车60匹(辆),运送粮食(小米、玉子面)0.9万公,蔬菜(山药蛋、白菜、粉条)1.1万公斤,粮油约200公斤,柴草40车等。在战斗中伤亡民兵、民夫5人,损毁铁轮车7辆,被日军飞机炸死驴、马各1匹。
1942年2月22日,为应对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县委在横水村西南的下王沟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长子县的政治形势与任务,具体制定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维持工作方针。宋川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太岳一地委就目前政治局势与工作任务的精神。之后,又再次传达了中共中央于1941年1月18日发出的《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后,作了讲话。指出:长子县境内日顽配合频繁“扫荡”“清乡”和“治安强化运动”,致张家庄、关家山、沿庄、余家峪、罗辛庄、石门沟一带根据地村庄程度不同地成了游击区,根据地面积缩小到9.4%,而敌占区由于日侵军在亲日派反动势力的配合下,筑炮楼、设据点实行封锁、隔离统治区域日渐扩大,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惨重,抗战形势极为严峻。会议提出“扩大根据地,缩小游击区,围困城外敌据点,并实施打击,缩小敌占区”的方针。对全县抗战总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一)在根据地和游击区,要发动、组织群众进行空室清野。尤其要把粮食藏好,生活短期安排,吃用多少取出多少,以保粮食免于被敌掠抢。(二)全县地方武装组织随时待命,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反击日军大规模“扫荡”。对日军小规模“扫荡”“清乡”应组织对应力量,或与长子县周边临近的屯留、长治、高平等县地方武装相配合予以打击。县级地方武装除作战外,主要活动放于根据地与游击区交界,或进入游击区,以更大地发挥保卫根据地、及时打击进入游击区日军、缩小游击区的作用,并尽最大努力做到使日军不敢轻易入侵。(三)对盘踞境内的国民党亲日派反动势力,则应以抗日统一战线原则,通过争取或分化瓦解,争取其全部或一部参加抗日,对极其反动、顽固不化者则予以坚决打击。(四)对那些铁杆汉奸、特务予以铲除。(五)要进一步推广南李村维持会进行真抗日、假维持的做法,对那些死心塌地而经教育仍坚持维持的维持会,要设法用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取而代之。这次会议,为全县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维持斗争,明确了形势,指出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及实施策略,为有效进行与敌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捣毁日伪修械所。4月初,县委书记宋川同县游击大队教导员李义,率县游击大队一部开赴色头、琚村,在第三区游击分队的配合下,与守卫日伪修械所日伪军展开激战,一举捣毁了日伪修械所,打死打伤日伪军10余人,溃逃30余人。第三区区长柴长厚在与敌激战中牺牲。
袭击石哲小庙岭据点。8月中旬,石哲小庙岭敌据点的日伪军与县城日伪军300余人,乘夜到游击区的东壁村、胡家峪、余家峪一带进行“扫荡”,烧毁三村房屋80余间,烧伤、打伤群众4人,抓绑群众100余人,抢走耕畜81头(匹),关押于石哲小庙岭敌据点内。在县游击大队与八路军第七七二团某营独立排配合,当夜对石哲小庙岭据点进行袭击,毙敌数人,除4名关押群众被日伪军摧残致死外,100余名群众被救出,并如数夺回牲畜交于群众。
阻击日伪“扫荡”。1943年2月13日,县城和草坊村两敌据点日伪军700人,对碾张村、罗辛庄等根据地边沿村进行突击式“扫荡”,第三区区分队和民兵100余人,在罗辛庄北进行阻击,战斗中,因双方力量悬殊较大,任志远负伤后,为保存力量,区分队、民兵撤出战斗。负责掩护撤退的区游击分队副队长等10名队员被俘,后被敌人绑在县城西门外刘家坟木桩上,日军放出狼狗对被捕队员残忍撕咬,10名游击队员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在日军疯狂“扫荡”期间,为保证军民的粮食使用,4月23日,长子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向全县联合发出认真贯彻太岳行署《立即行动起来,迎击敌人大“扫荡”》的指示,要全县军民在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为使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及保证春耕下种工作的完成,做好六方面工作:(一)劳武结合,保卫春耕,开展游击战争,一面生产,一面作战。(二)人力畜力齐出动,抢耕抢种。组织起来,进行突击,先种平地、河滩和路旁,保证不得荒芜土地。(三)在敌人“扫荡”间隙分散放牧,防止暴露。(四)分散埋藏农具。(五)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转移。(六)群众粮食除留一月口粮外全部埋藏,隐蔽公粮窑洞每处不超过30石,并加强警戒,严防坏人破坏和盗窃。
打击日伪“清乡”活动。9月6日,县城与宋村据点的百余名敌人在宋村集结,对长(长治)长(长子)公路以南一带开展疯狂“清乡”活动。在这次“清乡”时,由维持会长引领,对村干部、群众施行吊打逼讯,欲让其交出八路军和抗日人员及抗日人员家属情况。第六区区长兼区游击分队队长郭智胜、区武委会主任赵进堂率区游击分队、民兵60余人在东郭村展开阻击。战斗打响后,东郭村周围村民、民兵闻声后,成群结队赶来参加战斗,敌人见参加战斗民兵不断增多,在抓得郭智胜、赵进堂等6人后仓皇而逃。被敌抓走的郭智胜、赵进堂等6人,经打入敌内的共产党员刘树枝与日军周旋后,成功营救,得以释放。
长子县委根据9月1日中共太岳区党委给各级党组织发出的《准备秋季反“扫荡”》的指示,于9月30日,向全县发出了通知,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在加紧秋收,快打、快藏的同时,各区游击分队、民兵为夺取反“扫荡”斗争的彻底胜利,做好了一切准备。
伏击日军“扫荡”。10月初,在太岳区进行“扫荡”的日军一部500余人,对长子县横水村进行突袭性“扫荡”。第二区武委会干部崔库则接县武委会命令,急速带领第二区游击分队在岭底村截击,延缓“扫荡”日军向横水根据地入侵时间,以待八路军部队到达击敌。崔库则接命令后,当即率领30余名游击队员到达指定位置,在岭底村外和良坪村外大路埋设地雷30余处后,率游击队员埋伏于路旁山上,连续两次伏击“扫荡”日军。这次阻击战,连打带炸共毙伤日军30余名,活捉2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7支,掷弹筒1具,子弹千余发,并夺回敌人抢劫的耕畜290余头,绵羊1600余只,参加战斗的30余名游击队员无一人伤亡,不但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而且为八路军部队赶来歼敌争取了时间。
拔除大堡头日伪军据点。10月上旬,华北日军调遣第六十二师团、第六十九师团和第三十六师团共16个大队,配合汉奸警备队共3万余人,对太岳根据地进行所谓“铁滚式”层阵地新战法大“扫荡”。敌人先从岳北开始,逐步向南推进。为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中共太岳区党委号召各根据地军民立即行动起来,进行反“扫荡”,并指示部队“从内线转移外线作战,把敌人从根据地牵出去”。根据太岳党委指示精神,太岳区第二军分区的第二十团和第七七二团各一部共600余人,在第三八六旅参谋长周希汉和第二十团团长楚大明率领下,进入长子县第二区南苏村。于10月18日,在长子县第三区游击分队的配合下,开赴县城南五公里处攻打大堡头敌人据点。
大堡头据点是日军在长子县设立多个据点中力量最强的,不仅兵员广,武器精良,而且地势复杂,把守严密,很难轻易接近。周希汉和楚大明为打胜此战作了详细部署,在战前先派区游击队员将据点通往外部电线全部割去,断绝据点与外界通讯联络,后将第二十团一部分兵力,分为两路,用凿墙穿洞方式,隐蔽接近据点的南北两个炮楼后,快速用预先准备好的柴草在两个炮楼根点燃。与此同时,命令第七七二团和第二十团各一部抓住战机,向据点发起猛烈攻击。历时4个小时的战斗,烧毁敌炮楼2个,捣毁了敌区公所,歼灭日伪军1个中队和敌便衣队100余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30余支和大量军用品。随即八路军夜宿南陈编村的团城村,做攻打长子县城的准备工作。
夺取团城战斗胜利。大堡头据点被突然攻克后,驱使“扫荡”岳南的日军当夜调动六、七千余人的兵力,进入长子县境内寻找八路军,进行报复性决战。
10月19日上午8时许,日军扑向进驻团城村的太岳部队。指挥员周希汉、楚大明意识到攻克大堡头据点达到了战略目的,并断定一场大规模的反报复性“扫荡”将要开始。为打破日军六、七千余人合击包围消灭八路军的企图,当即对战斗进行了部署。日军凭借10倍于八路军的兵力和精良武器的优势,很快完成了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对八路军的包围,并组织疯狂进攻。在这场战斗中,周希汉、楚大明灵活指挥,在县游击大队的配合下,八路军几次突围,最终取得胜利。这次战斗,八路军主力毙伤敌伪160余人(此数据来源于战后罗家沟村群众,抬敌伪尸体,实用大门扇160余副)。八路军方面也有伤亡,但主要为非战斗人员。县委书记王逸飞,县游击大队教导员李文先及数名游击队员在战斗中牺牲,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呼晨身负重伤,县委秘书任志远被敌俘后杀害。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将藏于申村村南窑洞中的30余名八路军伤员全部杀害。
团城战斗,在军事上是太岳区反“扫荡”的一个组成部分。八路军和长子县地方武装,通过捣毁大堡头敌据点,把“扫荡”岳南根据地的敌人牵了过来,从而配合整个太岳区夺得了粉碎敌人“铁滚式扫荡”的胜利。特别是团城战斗大捷,不但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长子县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到1943年12月10日,在秋季反“扫荡”斗争中,长子县民兵除有力配合县、区地方武装和正规军作战外,单独活动达20余次,打死日伪军4名,俘虏日伪军30余名,夺回牲畜13头,猪羊1075只,缴获步枪2支,子弹50余发,炸弹2枚和一些军用物资,被太岳区评为民兵活动方面最好的县份。
1942年,根据地在反“扫荡”的同时,也开展了反“蚕食”斗争。反“蚕食”斗争是军事上对敌斗争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日军对根据地的进攻,是以“扫荡”为先导,以“蚕食”来维持“扫荡”的。为做好反“蚕食”斗争方面的工作,进行反“扫荡”的同时,县委利用抗日组织深入各区村对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抗战形势,讲解反“蚕食”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组织打击敌人;同时,对伪军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同时摧毁、改造日伪政权,使日伪“维持会成为两面政权”,为抗日服务。
反维持是反“蚕食”斗争的重要内容。1941年3月初,县委就在全县推广南李村党支部由党员担任维持会长,党支部掌握维持会,使维持会为抗日工作服务的经验。到1943年4月,全县完成党员担任维持会长,党支部掌控维持会的村由原来的20余个扩大到36个,并取得成效。其中有北李末、西郭两村维持会,设计在庄稼地虚做给八路军送粮被八路军“截劫”情报停留过的假痕迹,吸引城内敌人前来捉拿,遭到八路军伏击,使敌付出伤亡代价。对此,县委在1943年10月初的区主要干部会上,专门作了介绍和表扬。
为更有效地做好反维持、反掠夺工作,县委于1943年4月18日,在横水村五眼沟召开各区分委书记、区长会议。会议针对日军企图通过村维持会组织,向全县群众逼派粮食2000万斤的阴谋计划,要求各区要在控制的维持会村庄设法进行抗粮,对死心踏地为敌维持的村庄,要通过发动群众以反贪污等斗争形式打垮维持会,使敌人掠夺粮食的阴谋计划落空。
4月中旬,县公安局在良坪、南韩、青仁等村发动群众,展开了对维持会长进行清算活动。在清算中,以盗窃归己的罪名清算了4名维持会长,并当即用党员取代。温家坪、北李村、大京3村维持会长,在接受区、村党组织教育后幡然觉醒,愿为共产党工作。在应付敌人时,自将头擦伤,以“被八路军打伤”敷衍,用实际行动为抗日救亡服务。
9月中旬,第四区圪坨村新担任维持会长的祝三狗,是抗日积极分子,被敌发现后将其腿打断。寺头村维持会长刘革为取得敌人信任,更好地隐蔽下来为抗日工作,在敌面前,将村上一个因急病死去的人,说成是因逼交粮,被他失手打死。
长子县经过5个多月的的反维持斗争,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除敌占区外,使敌维持区逐渐缩小。游击区不维持、假维持村庄越来越多。在第一区、第二区区分委领导分别带领区游击队员,在县公安局的配合下,发动群众清算维持会,积极开展抗粮工作,不但粉碎了敌人在第一、第二两区的“蚕食”计划,而且将死心踏地维持敌人的42个村、90个闾的维持会全部打垮,先后逮捕维持会长45人,同时将数十名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派入“维持会”内,使大部分村维持会成为党组织的又一支隐蔽力量,为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