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的东边,有着一片竹林。
这竹林是我外公种植的,距今大约有50年之久。尽管它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却格外茂密。
其实,这块地本是荒地,但外公想着不要浪费了这么一块地方,于是,才决定用来种植竹林。外公不知从什么地方挖来一些竹子根,就这样稀稀疏疏地种下了,每天给它们浇浇水,第二年便发出一些,接着一年一年汇成了如今的那么一小片竹林,占据了房屋的东侧以及屋后的土地。
居住在乡下老家的日子里,也让我见证了竹林的一年四季。
春天的早晨,竹林吮吸着甘露,孕育着不少冒出头的小竹笋。记得那时我和弟弟总喜欢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去竹林里“寻宝”,每每都有不少的收获。
夏天的午后,炎热令人感到全身难受。外公就在竹林里挂了一个吊床,灼热的阳光被密密的竹叶遮住了,十分阴凉。我舒舒服服地躺着,随手摘下一片绿油油的竹叶,放在嘴边,吹出鸟鸣似的音乐,伴着清风、虫鸣、鸟叫进入甜蜜的梦乡。
到了秋季,许多金黄的竹叶飘落下来,地上堆了厚厚一层地毯似的竹叶。外公和我总喜欢躺在棉花似的竹叶上讲着笑话,竹林里一片欢声笑语。
而在寒冷的冬天里,万物都显露出一片黯然失色的模样,然而,竹子却依然顽强地挺立着。细长的竹叶上有着一层白霜,晶莹剔透,整个竹林就像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诗人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农村人在屋舍周围种些竹子,大概还免不了其用的目的。
夏天农闲的时候,外公会砍上几根竹子,坐在竹林里,用篾刀把竹子剖上几瓣,然后继续把竹片剖了,直到竹片大约有半公分。他把细细长长的竹片码在一起,就可以编成家里用的篮子和筐子。
竹子,对于农家的用途还有很多。菜园里,给黄瓜豆角丝瓜搭个架子;房里,夏天可以撑个蚊帐;厨灶间,编个竹子蒸笼;床架上,编个竹席子。
竹的影子也印在我幸福的童年岁月里。用竹子做成的钓竿就是夏日里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具。趁日高山秀水正清,我们拿着钓竿,择一魁梧的老树,躲在阴凉下,享受垂钓之乐。而冬天,竹子上,落满了雪,压得枝头全都垂下。一些爱玩的孩子们,在竹林里,趁人不备,摇晃竹子,落雪直砸下来,灌了一脖子。乐呵间,还会惊起许多鸟雀鸣声而去。
凡有竹林处,皆能有清欢。我想,我的清欢岁月,定然和竹林是密不可分的了!
流萤与蛙鸣
夏夜的况味,清幽而韵美,空气中飘逸着稻花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田野里散播着清越的蛩音、烂漫的萤火和欢愉的蛙声。
记得小时候,每每夏天的夜晚,我便和两个堂弟坐在堂屋前的石板凳上纳凉,爷爷边编竹箩边给我们讲民间故事,奶奶笑呵呵地坐在一旁慈爱地给我们摇着蒲扇。粗壮繁茂的枣树在月光下成了一幅构图奇崛的剪影,风吹过,树叶簌簌有声。我们仔细聆听,目光游移在湛蓝的夜空和茂密的树叶间,那美妙的形象和光影把深邃的夜色点缀得分外神奇。最美妙的是那萤火虫的颜色,清凉如水寒冷似霜。看着冷飕飕的萤光,燥热的心里刹那间溢满了凉爽。
捉流萤是我们童年时的一大趣事。星光稀疏,夜色朦胧,旷野里蛙声一片,在河边、在地头、在我们头顶,群萤飞舞,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去追逐戏玩。这时,我和弟弟会展开一场捉萤比赛。我们每人找来一个玻璃瓶子,看到闪闪发亮的小家伙,就小心翼翼地双手轻轻一合,一只流萤就成为我们的俘虏。我身手敏捷,两个弟弟总是我的手下败将,到了熄灯睡觉的时候,我们把瓶子挂在蚊帐里面,看瓶子里蓝色的光一闪一闪的,觉得好玩极了。
与流萤轻舞的精妙相比,聆听夏夜蛙声也是一桩美事。
夏日的田野、河边、池塘,清风送爽,青蛙呱呱,吠鸣如歌。尤其是那雨后月华满眼的夏夜,温柔的月光一不留神从叶隙间溜下来,颤悠悠地印在地上。此时漫步田陇,静静地沉淀躁动或烦杂的心,竖起耳朵倾听这动与静默契地融和,绝不逊色于任何美景。蛙鸣如潺潺的溪流,时而高亢,时而激越,时而低沉,把夜点缀出几分神秘莫测,乡村的诗意全在此间藏匿着。
夏夜,我常陶醉在这样的月色蛙鸣里,或凝神静听,或颔首沉思,或哼一段乡间小曲,心宁静而陶然,似在月色中洗过一般无比通透,无比澄明,那份悠闲与自然之趣非心无杂念者不能享受。
在离开家乡的日子里,我终于懂得了幸福的真谛,简单、朴素、自然,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我想念那月光下的轻松与清爽,怀念灯光下的温暖与亲情,怀念那蛙鼓声声,流萤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