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 期 / 第4版:4
旷世奇才 千秋楷模
——《李业兴评传》序

□  申修福

      长子县历史悠久,地理优越,灵山秀水,人才辈出。早在五千多年前,一代神农炎帝在这里横空出世,尝百草、兴五谷、开创农耕文明,将中华历史带进了粒食世纪。四千多年前,圣君尧王诞生发迹于此,从这里走上大位,协合万邦,联盟议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并演绎了一串让贤于舜、封子于丹、惠政于民的奇美故事和万古佳话。一千五百多年前,这里又出了一位旷世奇才,他,就是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科学明星李业兴。不过遗憾的是,多年来长子人只知道李业兴是北魏时期一位著名历算家,至于他的家世状况、成长道路、为官背景、生平业绩,特别是他的品行、道德、情怀、气质等等,人们了解的微乎其微,甚至连他究竟是长子县哪个村人都不清楚。这次由著名文史专家马书岐先生精心编著、长子县政协助力出版的《李业兴评传》一书,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充满激情和敬意的生花妙笔,全面、深刻、详细、透彻地记叙和评说了李业兴光彩照人的一生,我一口气从头读到尾,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评传》告诉我们,李业兴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出生在长子县南张店村。当时正是北魏最鼎盛时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家乡度过,16岁至28岁,出外投师求学、游学,度过13年读书和讲学的儒林岁月。自29岁经恩师王遵业举荐进入朝廷,到66岁被害致死,先后在北魏和东魏两朝度过38年宫廷生涯。在北魏和东魏两朝先后担任过校书郎、著作佐郎、通直散骑侍郎、中散大夫、光禄大夫、通直散骑常侍、侍读(皇帝老师)、国子祭酒(类似今大学校长)、太原太守等官职。也曾被历任皇帝委任为骑兵参军、外兵参军、宁朔将军、征虏将军、平东将军、中军将军、镇南将军、中军大将军、中外府咨议参军等多种军衔之职。

      纵观李业兴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在《魏书》和《北史》中单独列传,光耀于中国历史,其因由并不在于他的官位多么显赫,而在于他的惊人智慧和不凡业绩。李业兴一生最主要有三大业绩称颂于当世,流芳于千古。

      其一,造历。李业兴先后为北魏和东魏造了3部历书,分别是《正光历》《兴和历》和《九宫行棋历》,尤其是《正光历》和《兴和历》,曾在北魏和东魏两朝颁布全国施行。特别是他把72候第一次引入历法,这在中国历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产生过深远影响。

      其二,造城。由李业兴担任总设计师,为东魏设计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体态雄伟、布局合理的新都大城,(地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这座大城,李业兴设计了11道城门,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才9道城门,充分显示了东魏国都的非凡气派。如果不是毁于战火,有幸留存于当今,谁能说它不敢同西安古城一比高下!

      其三,造访。由李业兴担任副使,代表东魏政府出访南梁,这是东魏甚至连同以前的北魏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由于李业兴的广闻博识,成功地与梁武帝萧衍举行了一场内容涉猎广泛、学问古奥精深的交流对谈,得到梁武帝的高度赏识和敬重,为东魏争足了面子,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评传》认为,李业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人物,在他身上闪耀着星斗一般的人性人格光辉,其中最突出的三点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是拼搏奋进的苦学精神。李业兴知识渊博,广涉百家,图纬、风角、天文、占候、堪舆,样样精通,尤长历算,是名冠一世的天文学家、历算家、科学家,与当时南朝知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形成“南祖北李”的“同代双星”景观。李业兴曾两次担任侍读,给皇帝当老师,为皇帝讲授经史和治国之道,堪称一代儒学大师。李业兴多次担任军职,虽没带兵打过仗,却在军事谋略和预测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一个类似于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式的神奇人物。李业兴还参与朝廷礼仪和国家法律制定,显然他在法律和礼仪方面也是行家。李业兴懂得的东西太多了,可谓满腹经纶,一肚才华,天下少有的博学多才、旷世奇才,国家大才。这些“才”自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李业兴从小到大、寒窗孤灯、煎岁熬月、坚持不懈地苦学苦钻、拼搏奋进的结果。

      二是刚毅正直的君子品格。李业兴在北魏为官的22年里,跑马灯似的经历了七任皇帝,22年七任皇帝呀,何其残酷!面对如此瞬息万变、惊心动魄的宫廷乱局,对朝中每一个官员都是一场重大考验。曾有多少人卷入其中而丢掉官职,又有多少人丢掉了性命,而李业兴却安然无事,甚至步步高升。这是为什么?原因不外两条:一是李业兴有“才”,有倾国盖世之“才”,谁当上皇帝也得用他。二是有“德”,有刚毅正直的君子之“德”。他不巴结谄媚,不投机钻营,不谋求“靠山”,特立独行,坚守纲纪,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这种精神气质、道德品行,可谓世上稀少,人间奇缺。所不幸的是,我们的李业兴最终还是于东魏末年被权势狂人高澄为避灾祸而毒杀,做了恶魔企图活命的“替死羊”。这是时代的悲哀,是他所处的环境太恶劣、太黑暗了。倘若遇个盛世明君,定然会是别一番风光。

      三是坦诚真挚的家国情怀。李业兴一生忠诚坦荡,以身许国,以才报国,以国为怀,无论在朝做官,无论离朝出访,始终想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始终勤勤恳恳为国家效劳,始终保持“孝廉”名声,不做一点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对于自己的老家故土,虽然远隔千里,却一往情深,为家乡出力流汗献计供策苦累不辞。张店村的吉照寺、三皇阁,还有慈林寺的修建,都与李业兴有直接关系。李业兴出访南梁时,梁武帝问他“宗门多少?”他一口答曰:“萨四十家”。“萨”即“三”,此乃长子方言,说明李业兴久居外地而乡音不改。正是:一代大儒,满口乡音,赤子情怀,纯美灵魂。

      以上三点着重告诉世人:

      李业兴是苦学成才、不懈奋进的楷模;

      李业兴是刚正做人、清白为官的楷模;

      李业兴是倾情爱乡、赤心报国的楷模。

      《李业兴评传》一书构思新颖,写法别致。它不是呆板枯燥的史料堆积,也不是简单生硬的事迹铺陈,而是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手法,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就像章回小说一样,一章一章、一节一节、一步一步地写来。其中涉及大量相关的人物、事件、官职、场地以及名词术语等等。但无论是人物介绍还是场景描写,无论是事件记叙还是名词解释、典故说明,还有不时出现的作者点评议论,整个文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鲜活、生动,精炼的叙述,精彩的描绘,精当的议论,组合成一席精美的文字大餐,既有色彩,又有味道,既有情趣,又有理性,充分显示了编著者作为文史专家所具有的高超文字组织能力和一名资深老作家驾驭语言的功夫与技巧。可以说,他是史笔名家、文笔高手,两“笔”写一文,能不飞辉溢彩?看来将撰写此书的重任请他来承担,真是慧眼识珠,选对了“把式”。现在就让我以一个长子人的名义,向马书岐先生道一声:“马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为长子完成了一件大事、好事。”

      最后我要说,《李业兴评传》是一部期盼千载而终于得见的好书,值得下功阅读并永久珍藏。可惜体型有点过大,不便携带,建议更精致一点,并能多印一些,使它走进全县每一个机关、企业、农村、学校,成为长子一大珍稀“特产”,通过“李业兴纪念馆”而行销全国。此乃老朽白头一梦,但愿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