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清风徐徐,绿满乡野。
行走在长子县丹朱镇大刘村,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街道、一盏盏漂亮的路灯,家家户户的楼房整齐排列,静谧的村庄仿佛一幅水墨画般美丽。
忆往昔,这里一穷二白,村民增收渠道单一,人口外流。看今朝,这里对标乡村振兴,通过党建引领发展,荒山荒田“开花结果”,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党建引领促发展
近年来,长子县丹朱镇大刘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抓好班子建设、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真心实意谋发展,率先带头作贡献,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既是指挥部,也是冲锋队。为此,大刘村党支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入乡村振兴。
深入开展以“政治功能强、服务能力强、班子建设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为内容的党建示范村创建,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完善了制度建设,充实了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到村“两委”任职。
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夯实“三基建设”,持续引深“三步四循环”工作法,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为抓手,着力提升党支部领导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党员微信平台,丰富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切实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
在党日活动中,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展了文明交规劝导、义务献血、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宣讲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如今,在大刘村的每个角落,只要是有党员的家庭,都树立了一面党旗。树党旗不仅仅是亮出身份,树的更是纪律和责任,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产业振兴强基础
没有产业支撑,再美的村庄都是空架子,再好的愿景都是画饼充饥。
为了有效破解由传统产业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难题,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2015年,大刘村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了阳光生态文化园,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300亩,以果树栽培与蔬菜种植为主,彰显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互融合的发展理念。园区栽培果树达8种,其中,深秋黄梨450亩、烟富8号苹果400亩、富士6号苹果50亩、红玛瑙樱桃10亩、大久宝桃10亩、早黑宝葡萄10亩、五香梅杏10亩、早熟红不软李子10亩。园区建有设施蔬菜大棚40座,同时采用蔬菜套种技术种植蔬菜400亩。
阳光生态文化园采用国内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中400亩地采用水利滴灌技术,800亩地采用地埋管灌溉技术,配套建设有生产用房2000平方米,修筑水泥路面20000平方米,配备各种农机具20余台。为保障果蔬产品的贮存和销售,园区专门建设了一个贮藏量20000吨的冷链物流仓库。由于产品品质佳,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供不应求。
2019年,文化园年收入300多万元,拥有固定工人40人,生产高峰期工人数量达200多人。
文化园在长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千年古县、大美长子”建设的“文旅兴县”战略思想指引下,制定了集生产、旅游、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体现“农耕文化”主题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目标,现在已完成初期规划,未来将建成一个引领乡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文旅融合铸华章
近年来,大刘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探索出“集体+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向乡村振兴目标稳步迈进。结合便利的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环境、悠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以观光游、休闲游、采摘游、体验游等为依托,全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格局,实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休闲观光农业生态乡村旅游图景。
该村生态文化园无论春夏秋冬都有独特的魅力。在长子县“金山银山旅游节”活动期间,整个园区梨花、苹果花、桃花、樱桃花次第开放形成花的海洋,更引发人们“缥缈梨花入梦云”的思绪。
同时,该村修缮了村中心广场的古戏台,焕然一新的戏台上唱戏、歌舞表演、村民自娱文化等活动不断,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里65岁以上老年人日间在这里休闲、娱乐、吃饭、休息,彰显了大刘村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为下一代树立了道德教育的榜样。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
如今,大刘村正紧抓机遇,攻坚克难,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常乾栋 来源:《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