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期 / 第4版:4
白中玉短篇小说《洞》之我见

                                            □  张帆

        安徽作者白中玉的短篇小说《洞》刊在《精卫鸟》杂志2020年的第四期上,拿到杂志之时,我就看过了此文。今年再次读了这个小说后,决心写一写我对这篇小说的看法,以期与各位读者来个交流,并于此,向白中玉先生致敬。

      《洞》这篇小说所写的故事,是平常又不平常的。爱管闲事的“闲爷”,他家与学校新来老师的宿舍仅一墙之隔,给这位高老师安装空调的工人偏又在钻墙打孔时钻到了“闲爷”屋,封口时候无意留下了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正是这个可以冒过来空调的冷风的洞,给了“闲爷”开眼看到更多情节的机会。

      透过这个洞,“闲爷”看到高老师对学生细心辅导功课,也看到了高老师记着学生名字的笔记本。高老师因为收费给学生补课违反纪律而被人举报了,起初大家都猜举报这人非爱管闲事偏爱举报的“闲爷”莫属,但“闲爷”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读者跟随的就是他这个视角,自然知道他并没有举报。然而好朋友的远避,乡亲们的猜忌,令他头疼不已。更何况,“闲爷”还知道高老师的女儿丫丫有重病,所以高老师才不惜违反纪律收费补课。

      至于这举报之人究竟是谁,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在这些事件的冲击下,已经不能承受,他踉跄着跑回家,要用烂泥巴堵上那个洞,不想再看见任何东西。

      首先说“洞”,文中这个意外出现的洞,是作者的巧妙设计,他让这个洞出现,使得主人公可以有机会看到高老师的一些事。事实上,这篇小说给人一种“几乎所有的事都是洞中窥到的”感觉,这个洞,就成了一个窥视的工具,也是一个放大器。

      通过这个“洞中窥得的”故事,我们从“闲爷”的视角,看到了一个很会教学,且有家庭困难的高老师,看到他耐心地教孩子们,看到他用自己方式教学生英语,看到他收“礼”(补课费)做的笔记。这是一个打开了视野的洞,我们看到了本不应在社会中看清的高老师的形象,这个洞将高老师这个人物丰富起来了。

      继续说“洞”。“闲爷”是一个有着维护社会公义的主儿,他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他只认一个理,“越了红线说明有问题”“他举报就是为国为民除害”。而在他看到洞中的世界后,尤其是看到站在雪里的丫丫说着“爷爷,我恨你”之时,他的价值观也破了一个洞。究竟这样的老师该不该被举报?这是文章结束后,作者留给我们的问题。说到这个认知上破开的洞,大概才是“闲爷”最想补上的洞。

      再说“洞”,教育系统里不让额外补课,尤其是收费补课,但是偏有人喜欢钻这个孔,不是有几位校领导和班主任先后因这事被处分了吗?说明这个“漏洞”还真是一时没法补上的。但是学生们喜欢补课的高老师,学生成绩上升,家长们也喜欢这个高老师,更是自觉维护他,不喜欢举报他的人,所以,就厌恶了被误会的“闲爷”。

      这到底是教育中的洞,还是人们心里喜欢的光呢?高老师既不能做认真教学不收费补课的好老师,也不能做不顾自己女儿的病情需要,不去收费补课的恶爸爸。他究竟是善还是恶?“闲爷”的价值观,是否是合理的?

      说了这些关于“洞”的话,我想此文读者们应该已经明白,小说标题的“洞”字,并非一个简单的洞而已。而“闲爷”家里出现的这个洞也不只是用来监视到高老师的犯错行径而已。

      作者给了“闲爷”一个洞,也就是给他开了一只眼,让他来看世界,从一心维护社会公义的世界观里,给了他一只看到人间真相、人世百情的眼。他看到的事冲击了他的认知,又令他不安焦躁,这就是开这只眼的效果。为什么又是个“洞”呢,因为这只眼看的很细,相对他自己的认知体系来说,的确是开了一个小“洞”。

      然而,“闲爷”通过这只眼,看到了更丰富的高老师,也想必在心里反思,所有的举报都值得被举报吗?人间的情感,都深藏在复杂社会里,有谁能准确地将情感与社会事件分离,从而只是判断行为的对错性质,而不受人的情感阻碍呢?

      虽然是一个小“洞”,然而,“闲爷”看到的确是一个真实的丰富的又矛盾的世界,高老师的现实窘况,导致他给学生收费补课,这如果从一个“闲爷角度”来看,一定是必须举报的,然而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高老师又是一个好人,一个好爸爸。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好的班主任,毕竟家长们都很喜欢他,接受他,也维护他。

      社会是一张很大的网,人们都在这网中,交织其中的何止是人情与法,还有诸多的矛盾,比如善与恶,比如悲与喜。从这完整故事里,“闲爷”也看不清高老师是对还是错,他是善还是恶,也搞不懂他“闲爷”自己所为,究竟是维护法呢,还是触犯到人情了呢。

      这一个小小的洞内,包含的东西可真是丰富,又真是令人纠结。对错在人情面前,根本无法厘清头绪,“闲爷”爱管闲事的惯性在此时也刹了车,他自己肯定自己没有举报高老师,甚至他已经发生了动摇,不愿意去举报高老师。

      这就与他自己的认知相悖了,所以,他害怕,他想逃避。他害怕的既是他看到的真相,又是自己的内心。他想逃避的,就是这个“洞”,这个可怕的黑洞,让自己开了眼,又让自己受到冲击。

      这个小小的洞,为什么又是给黑洞呢?大概小说作者要表达的,不是类似高老师这样人的贪心黑洞,而是人间情感不得不卷入社会机器中,参与法与不法的纠葛,这种种的交织与盘合,简直像带着旋涡的黑洞,要把所有人都吸进去。每个人都在这黑洞吸附范围内,没有人可以逃离,包括“闲爷”。

      如此,这个装修工人留下来的小洞,就成为了观察世间之事之情的眼。

      还有两个词,相信读者朋友都不陌生,一个是“洞察”,一个是“洞见”。

      洞察与洞见的释义中,都有准确看到事物或事件的本质之意。于是这就又为我们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思路。一个洞,它既是小的,又是可以深入的,且还可以直击事物事件的本质。

      也就是这个洞,让“闲爷”带领我们看到了真相,生活的真相,社会的真相,甚至是人心人性的真相。

      令“闲爷”动摇“有问题就得举报”之心的,不光是高老师和丫丫的真实状况,还有他自己的有感觉的内心。他有这感受的心,就有理解和同情高老师的心,就有明辨高老师是好是坏的心,也有吓着自己的矛盾纠结之心。这都是他的内心。

      但是高老师依然被举报了,这举报之人是谁,谁也无法说清,在乡亲们的议论中,为利益而动的猜测对象又好几个,这些事,不足以说明举报案的真相,但足以说明人性是怎样的。

      从这个洞,我读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也读到了人世间的矛盾繁杂。“闲爷”的洞堵上了,而这真实的人间,不会因为这一个洞被堵上而不存在。

      由此,我得出,小说作者本意大概是说,开个眼看世界吧,不必拘泥于自己狭隘的认识,真的世界是“别有洞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