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元明
在长治,我对一位作家印象深刻。多年来,他用笔记录家乡变迁,用文集诠释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李秋保,有军旅生涯的英勇,又有文学生涯的勤奋。他是发鸠山下的精卫鸟,也是不知疲倦的雄鹰。
家住长子良坪村的他,祖籍河南辉县。80多年前,一场蝗灾袭来,中原颗粒无收。秋保的爷爷奶奶,一根扁担两个筐,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路乞讨,千难万险,辗转来到长子县石哲镇良坪村。一家人在这里扎下了根,孩子长大,结婚生子,繁衍生息。
岁月荏苒,秋保在父母呵护下成长,从求学到参军,踏歌前行,奋进不止。一路成长,有如神助。直到事业有成,“官升七品”“衣锦还乡”,直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论走多久多远,良坪都是他永远的乡愁。他说乡愁有多浓,乡情就有多重,乡情有多重,乡愁就有多长。虽然他离开家乡,在外奔波40多年,但他还是不忘,大声宣告:我是良坪人,我是从良坪走出的大山之子!
发鸠山,这座富有灵性的山,见证了李秋保对家乡良坪村的深深眷恋。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也在这里汲取了文学的养分。而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更是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他笔下的精卫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形象,更是他内心对家乡,对人民深深情感的象征。
近20年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坚韧和意志,也为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他们的故事、精神,成了李秋保笔下动人的篇章。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军旅题材的创作。他深知,作为一个作家,更应关注人民生活,关注家乡的变迁。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笔触转向家乡,写下了厚重的《良坪之歌》和《良坪记忆》。
《良坪之歌》是一首3600多行的长诗,不仅是对良坪村历史变迁的记录,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精神风貌的颂扬。他用深情的笔触将良坪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都描绘的淋漓尽致。每一行诗句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之上。
而《良坪记忆》,则是一部更加全面深入的作品。全书分“神话故事”“村史碑记”“山乡骄子”“精英风采”“碧血丹青”“游子足音”“民心史话”“情感天地”“乡魂神韵”、发鸠放歌”共十部分,汇人文史化与历史资料于一炉,集山水文化与文学作品于一体,通过对良坪村历史、文化、人物等多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底蕴。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良坪村的回忆和纪念,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李秋保文集》(四卷本),则是他多年创作的汇总,包括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散文上中下卷等众多文学形式作品,包括他近年来写的《有家的地方才是天堂》。每篇作品都期待着家乡人民岁月静好,大地安祥。
每篇作品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文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在阅读中感到一种别样的魅力。
李秋保如发鸠山的精卫鸟,用他的一生诠释着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也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他的散文集《踏雪行》《踏歌行》《踏霞行》(三踏系列),以及《兵车行》和《生命的穿越》等作品,记录生活,感情人生,写得真诚、真实、用真情感动无数人。其中,有不少作品曾在全国获奖,并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品集》与《中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作品集》,《踏霞行》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
李秋保,他的文字犹如熠熠生辉的钻石,闪耀璀璨、耐看。读他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听他的讲话,使人感到率性、爽朗、大气。
正是,落笔,妙笔生花,谈吐口若悬河;无论慷慨陈辞,还是高谈阔论,总能语惊四座,沛然而下,淋漓酣畅。让人精神畅快,目甘神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