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 期 / 第4版:4
从哪吒化身说起
□  申建伟

      闲暇时翻阅明代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不觉爱不释手,《封神演义》也成为我纾解压力调整情绪的床头藏书。

  近日又当了回老小孩,去观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举缨枪,缠红绫,握金圈,脚踏风火二轮”的少年英雄、青春战神哪吒更是喜爱之至。

  哪吒,忠肝义胆,纯真勇敢,法力高强,敢于藐视神权,打抱不平,极具正义和反抗精神,神通广大,战无不胜,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位拥有专属个人章节的主角人物。

  哪吒何以哪吒?哪吒又何以取名哪吒?

  翻开《辞海》第2106页,乃知哪吒系汉语复合名词。哪指傩,鬼神之偶像,吒为吒,即叱咤。哪吒,即以傩叱咤驱赶鬼神,扶正驱邪,有任何任意即毫无阻挡之威力与战无不胜之意义。哪吒,源自梵语“哪吒俱伐罗”的中土化略称,佛藏上记载他为护法神。

  极具正义,威力无比,战无不胜——沉醉于神魔故事当中,方知哪吒乃莲花化身,原来是没有魂魄的,故而任凭能够呼名勾魂而使对手落马就擒奉诏西征的张桂芳怎么直呼其名,都无济于事,却让哪吒打得其筋断骨折,一命呜呼。

  沉浸于神魔故事当中,自得其乐之余,除了感叹古人许仲琳构思之奇妙,难免有些问号萦绕,敢作敢为的哪吒拆肉还母、拆骨还父自杀后,太乙真人将其复活时为何要借莲花化身?

  近日,再次赏析了宋代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方才顿悟。深深叹服于古人托物言志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无限憧憬与孜孜探求,也终于领悟莲花化身后的哪吒何以功力猛长、叱咤风云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在这篇托物言志的传世散文中,作者从“出淤泥而不染”说起,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与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心理和自己对高洁情操和志趣的向往与追求。

  至此,心中豁然开朗,终于明白莲花何以成为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对于哪吒乃“莲花化身,原本是没有灵魂的”理解荡然消失,方才感叹许仲琳的匠心独具,在他的笔下,太乙真人用莲花化身将哪吒复活,正是将哪吒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正义、勇敢、邪恶不侵的君子灵魂。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透过哪吒这一神话形象,我们分明看到莲花化身后的哪吒变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无怪乎哪吒无往而不胜,建立盖世奇功。

  “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坦荡,小人鬼魅,是故君子能坦然傲立于人世,而小人只是暗地玩闹伎俩。

  周敦颐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早的诸葛亮在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诫子书》中就说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许仲琳又借太乙真人赋予哪吒莲花化身,用正义和勇敢征服妖魔,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暗合正义、清廉方是人间正道。

  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权力、金钱、女色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涵养淡泊,甘守宁静,做“莲”之君子,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因一时侥幸而饮恨终身,不因盲目攀比而心态失衡,不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要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在营造创建崇廉、尚廉、倡廉、守廉的“清廉机关”主题活动中争当排头兵,永葆自身肌体健康,维护自身形象,从而维护党的形象,革命事业方能无往而不胜。

  闭卷沉思,我正看到莲花化身——“缠红绫,握金圈,脚踏风火二轮”的青春战神哪吒举着缨枪在神州上空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