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 期 / 第4版:4
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邵长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反映了我们党的宗旨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将其实践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巨大潜力和优势也前所未有。要始终立足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科学认识巨大人口规模给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超大规模市场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我们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要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基于对我国发展条件和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根据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