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红色记忆
老杨首先让我们看屋里悬挂和摆放的照片以及部分摆件。房间内满屋悬挂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华国锋、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等不同时期的老照片、画像以及年画和宣传画,有的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也有的是原印刷品。每幅画都能反映当时的发展史;每幅画都印记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有一部分还是当时将殊时期产物,看后我非常感动,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有许多物件都进行了查搜和销毁,老杨能够收藏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老杨从箱子里取出了许多收藏的“红宝书”,有《毛泽东选集》1至5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毛主席语录》以及各种单行本和文件汇编等。又从箱底给我们取出了许多连环画册,但令我们注意的是两本样板戏的宣传文本,我拿手机拍下了封面和彩色扉页。随后,递给我一本发了黄的刊物,我一看是原晋东南地区17个县级剧团、2个专区直属剧团参加“晋东南地区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会演剧照”。
我站立在老杨的书柜前,伸手翻阅着老杨的书,我非常震动,对于我这个爱书如命的人来说,有许多书我见都没见过,还有许多的书名我听也没听说过。张庭祥老师指着两本书告诉我,这是他2021年5月送给老杨的,它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写照,现在就连他也想找这本书,也找不到了。
老杨还是个报刊收集、剪集者,他花费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和心血集报,并且还装订收藏,可见他对红色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满的爱国之情。
接着老杨又拿出了许多收藏的钱币、红旗、袖标、集邮册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票据、票证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来的及仔细翻阅。
老杨的这座“麻雀虽小,五脏齐全”的收藏馆,可以说是我见到的“最红”的收藏馆了。
老杨的同学、工友,街坊邻居、外村外乡慕名而来的朋友,更有上级领导,都时常关注和参观他的红色收藏馆。甚至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挥毫泼墨留下了题词,还有的发文赞扬。老杨的工友、原任平顺县纪检副书记的刘文胜同志也为老杨题了词,对老杨红色收藏给予了肯定和赞杨。
张庭祥老师曾多次为老杨题词发文,充分肯定了老杨同志的红色收藏:启山同学潜心收藏几十年,以藏为乐、以藏育人,在人生的岁月里,持之以恒,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不同凡响的事业,他退休以后的退休金并不算太多,但他省吃俭用,凭着他对党和毛主席的真挚感情,凭着他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凭着他对生他养他的故乡的深情厚谊,不惜花费不少资金来收藏这些红色物品,着实令人钦佩;诚然,他的收藏品种、数量和规模而言,不能与国家大型的收藏家同日可语。但是在我们同龄人中,在长子县域、南陈镇境内,他在收藏红色文化的事业是非常成功的。
杨启山同志一生最崇拜的就是毛泽东。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以毛泽东思想来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群众,勇于奉献,群众有口皆碑,好评如潮。他退休以来,不惜花费财力和宝贵时间,收藏了许许多多的有关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书画、照片、遗物等等。非常珍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喜庆日子,能够观瞻到如此众多和未曾见过的文化古籍,真是三生有幸!
几个小时的相处,我和老杨便成了有缘的人。老杨确实是一个重情意的人,人缘也特别的好。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脾气耿直、性格开朗的人。我很佩服老杨的记忆力,整个收藏没有一段文字说明,全靠老杨滔滔不绝的讲解。老杨也确实很有才,讲话多以顺口溜的方式,采用温柔平和的语调,尤其是说到毛泽东时代的人和事他都是一套一套的,人名、地点、时间都是清清楚楚。但是老杨只有一点不合格,那就是不会讲普通话,用的全是“乡音”。
张老师讲:老杨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剪报、爱收藏。参加工作后,虽工资不高,但他还是挤出一部钱来搞收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藏品日趋丰富。正因为老杨对毛泽东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收藏五十多年如一日,不知疲倦才获得今天的丰硕成果。我问老杨收藏的目的时他笑着说:“不图别的,就是为了将收藏品展示给社会,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
老杨说的多好啊!如果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老杨应该放开眼界,不能只限于箱箱包包的收藏保存方式,不能只满足于书柜书桌的陈列模式,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场所,开办“杨启山民俗红色收藏馆”,应该全面系统地将藏品搬进馆内,做成涵盖“红色记忆、抗战史迹、文献史料、票证钱币、农耕文化”等内容的展馆,配上灯光、音响效果,再通过简练的文字、生动故事的讲述,这样既记录了历史,又把在脑海淡忘的往日情景又渐渐浮现出来。从而来实现和达到自己收藏的目的。再免费向社会展览开放,成为忆苦思甜的窗口,红色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提升全民对红色传统文化的认识,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心,获取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观老杨的收藏馆,迅速将我们曾经生活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拉回到了风雨革命和艰苦奋斗的年代,勾起了我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让我们在寻访前辈人生足迹的过程中,缅怀他们的奋斗历程,感恩今天幸福生活,使我们获得了自豪感和幸福感。老杨的收藏馆不仅仅是以前辉煌的记载,也成为了迈向新时代的动力。
最后我借用张庭祥老师为老杨的题词作为此文的结束语,愿老杨继续“发杨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