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 期 / 第4版:4
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贺《邵村志》出版
□  申修福

      李拴珍同志主编的《邵村志》就要出版了,这是我县继两水、大京、东旺、同昱、王郭、南张店、南小河、胡家峪、老马沟、何平庄、申村、西范、良坪、同富等14部村志之后,又一部精心编写的村志,令人可喜可贺。

      编纂村志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出现的一大新生事物,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纯属一项开创性的文化工程。那么,村志究竟应该怎么来写?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范本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摸索、尝试和探讨。纵览我县已经出版的14部村志,尽管体例不同,章目有别,但从内容来看已基本形成比较一致的编写大纲,一般前头有概述,尾部有后记,中间要写十个方面内容,或称十大类别,这就是:一、地理志。内容包括村名由来、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村落布局、风土特产、地名记忆等。二、经济志。记述本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内容包括土地制度、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手工业、果蔬烟草以及农具机械、水利、交通运输、科学种田、收益分配、村民生活等。三、组织志。主要记述本村共产党组织、村政组织、生产组织(生产大队、生产队及经济合作社)民兵组织、群团组织(共青团、妇代会、贫协、治保、民调)等各种组织的建立、活动及发展变化和发挥作用情况。四、文化志。包括农民夜校扫盲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游戏、计划生育、文物古迹、广播电视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等。五、家族志。全村所有姓氏家族世代繁衍发展变化状况。六、风俗志。包括饮食、服饰、住建、祭祀、婚嫁、丧葬、喜寿、节庆、方言俚语等。七、人物志。凡在村内有名望、有身份、有贡献、有特长、有业绩,曾经获得党和政府表彰和奖励的各类英雄、模范、先进人物,无论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均须记述介绍,此乃一个村庄的灵魂和精神财富。八、轶闻志。记述本村从古至今世代流传的各种轶闻故事,包括地名故事、英雄故事、爱情故事、血泪故事、忠烈故事、贤孝故事、清廉故事、见义勇为故事、助人为乐故事,等等,以增强村志的思想性、可读性和感情力量。九、大事志。记述本村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十、艺文志。收录本村人创作和发表的各类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和艺术(绘画、书法、剪纸、编织等)成果,数量不宜过多,但求精品佳作。以上十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农村生活的全部,可供各地编写村志者借鉴参考。

      不过,十大类内容只是一种一般概括,各地编写村志时也不一定受此局限,死搬硬套,造成“千篇一律”,完全可以根据各村实际和优势特点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灵活组织结构,合理设置章目,也可写成十二章、十三章或者更多。例如,西小河南北庄写村志时,就可以将“小河豆腐”单独设一章来写;西南呈写村志时就可以把“响铜乐器”“八音艺术团”各为专门一章,好好写写;还有乔坡底的“麻糖”,石门沟的“小米”,南漳村的“潞麻”,色头村的“戏曲”,大李村的“蔬菜大棚”,等等,都可以专门设章详细记述。就拿《邵村志》来说吧,他们一共编了二十一章,内容全面丰富,资料翔实珍贵,虽在体例上不太规范,但也反映了邵村的历史真实,委实下了一番功夫,我不敢轻意挑剔。尤其令我高兴的是,《邵村志》在有些方面还有所“创新”,显示出自己的不同一般和鲜明亮点。如姓氏家族,有的村志是用文字介绍,有的村志是用图像表示,而《邵村志》却别出心裁,采用表格形式,每个家族从一代到后几代像梯子一样,形象直观,一看便明,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和仿效。再如,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在170多人的庞大队伍中,不仅一个个有名有姓,而且每个人的务工地址、单位及工种职务,都显示得清清楚楚。看了此表,不能不对邵村人的多才多艺和劳动技能由衷赞叹。还有,关于邵村数以百计的古老地名和人名介绍,这在其他村志中并不多见,实乃一大亮色,给人以别样的感触和遐想。

      一部村志,就是一个村的名片和身份证。一部村志,就是一个村的档案柜和百宝箱。它的作用和好处主要是:有利于留住艰难发展的村落历史;有利于保存早已消失了的老地名、老建筑、老物件;有利于唤醒并叩拜长眠于地下的创业祖先;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为治村兴村提供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激活和传承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特色文化;有利于展示本土人物风采,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利于调动在外人员热爱家乡、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全村安定和谐发展,形成崇美向善的良好村风;有利于对外宣传,扩大和提升本村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利于教育和鼓舞后代,不断薪火相传,继续谱写新的壮美华章。

      村志是一种记实文体,它在内容上要求丰富全面,在资料上务求真实准确,文字表达上力求精练明快。编好一部村志的关键在于组织者和编写者必须出以“公心”,坚持“耐心”,杜绝偏一向二和丢三拉四,做到编写者精心,阅读者欢心,后代人翻开看时悦目赏心。

  编写村志既是一项开创性工程,也是一项迫不及待的抢救工程。上级政府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据我所知,我县人民政府早在2016年就曾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各村都要编写“乡志”和“村志”。但至今好几年过去了,成效甚微,到目前为止仅仅出了十四五部村志,这对全县390多个行政村来说,实在太少了,要多著村志,积极宣传我县悠久的文化历史。

  村志编写进度如此缓慢,追其原因不外两条:一是村级领导不当回事,不组织,不发动;二是擅长写作的知识分子、文化人不积极,不主动。对此,我深感忧虑和痛心。在这里,我这个臂膀困疼、两手麻木的垂垂老者强烈呼吁:全县各村级领导们赶快重视起来吧,全县具有写作能力的“秀才”同志们赶快动起手来吧,时光不等人,再不能拖延下去了。要知道,编写村志这项工作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不能把编写村志这件大事留给下一代。因为我们这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虽然没有革命老一辈那样的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寻路”、“献身”的悲壮业绩,但也大都经历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我们这代人是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我们对这段光辉历史最了解、最熟悉、最有发言权,也成为我们编写村志的最有利条件。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完成村志编写任务,不痛不痒地留给下一代,那将会失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东西,历史就会出现“断层”和“空白”,那样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就将愧对祖先,愧对历史,愧对故土,愧对曾经艰难养育过我们的父老乡亲。

  李拴珍同志能够以自己瘦弱的身躯和顽强毅力带领一班人写出《邵村志》,我相信,比拴珍更身强力壮、写作能力和水平更高更健旺的各地文人朋友也一定会振作精神,主动挑起编写村志的重担,尽责尽力,完成历史赋于我们的光荣使命。我盼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更多更好更精彩的村志源源出版。正是:

  风烛残年老朽才,光荣使命捣胸怀。

  呼号笔杆编史志,鼓动村官搭戏台。

  紧事一桩时不待,春风满树花自开。

  果能村志纷纷出,大美尧乡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