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 期 / 第4版:4
唱号
□  郭玉林

      提起打夯,就想到唱号,劳动号子。小时候,经常能听到唱号声,唱词简短却很逗人,劳动者苦中寻乐,是为了解困驱乏,现在回想起来倒成了一种享受。老有所乐,离不开旧话重提,我也乐在其中了。

      过去,打夯用的石砣,我们叫硪,约尺五方,四面有四条绳子,每人手挽一条,其中一人唱号,余者附号,附号很简单:“嗨号嗨哟。”

      唱号的调子只是一顺腔,不像说书或唱戏的腔调花样。全凭编词。

      比如,唱号人看见个熟人手捏着个山药蛋吃,唱道:

      “粐面黄,山药蛋白,一口一口把嘴吃歪—呐”

      “嗨号嗨哟!”

      那人诡异地笑笑,把山药蛋装作扔砖头的样子,朝他一吓。他全不理会,仍然亮着嗓子道:

      “寒号鸟不见了,来了个老大雕—啊”

      “嗨号嗨哟”

      “老槐树,高又粗,五个大人才咯搂住—呐”

      “嗨号地嗨哟”

      “要是有了闲工夫,我给你中间穿条路—啊”

      “嗨号嗨哟”

      ……

      这是在赶活儿的情况下,或者是主家给的待遇比较不错的,唱号人尽力用简短的句子唱。如果遇到待遇不太好的下家,想拖工期,便挺直身子,嘴朝天,慢腾腾地唱成这样:

      “一块土坯只有两寸高,垛起来七八米它也不倒,东家呀你知道为什么,主要是地基夯得好。”

      “嗨—号—嗨—哟”

      众人懒洋洋把硪拉起来膝盖高,仍是“咚”地一声响,夯的效果却大打折扣。毕竟腰部和膝盖的高度差着一截呢。

      ……

      工友们配合得很默契,附号声啥时候起,心里都是有数的,不至于唱号者唱到中途就拉绳,那样就乱了。其关键多是在于最后一个“啊、呐、哟”之类的叹词,叹词就是命令,同心拉绳即可。

      遇到小打小闹的场景,唱号人似乎受着场合中某种局限。再说一个大场景的唱号子吧。

      修水库的工地,上万的农民们在巨大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下,大家处处比进度、争红旗,小伙们把独轮车推得飞快,洋镐声、铁锹的碰撞声响彻四方,就连簸篮、箩头的倒土装土声都听得清楚。这肩挑车推、浑身是汗、没日没夜,热情高涨的情景令人震撼。但最震撼不过的是那浩大的夯坝场面。

      宽阔的大坝上,同时进行着十八盘大夯工作,一盘大夯十条绳,十个人,既有笑也出活儿。

      其中一个唱号人四十来岁,负责九盘大夯。九盘夯啊,就是九十号人。他手握铁皮喇叭,不停地穿插在队伍中,嘶声竭力地唱:

      “高高山上一杆旗,就看插到谁家里—呀”

      “嗨号嗨哟。”

      往往有高昂的思想,才能激发高涨的干劲。

      铁皮喇叭又唱:“今天晌午吃得是空芯面,大硪拉得高呀冲房檐”

      “嗨号嗨哟。”

      忽听身边有人放了个响屁:

      “一屁是只虎,出来无人堵—呀”

      “嗨号嗨哟”

      “崩倒太行山,带倒怀庆府—呀”

      “嗨号嗨哟”

      “三千兵马来捉屁,一崩崩死两千五—呀”

      “嗨号嗨哟”

      “余下五百往回逃,眼圈鼻凹都是土—呀”

      “嗨号嗨哟”

      ……

      在这些段子中,工人止不住乐起来:硪就像花芯,拉起来时,人故意往后退,瞬间一朵鲜花展开似的;硪落地时,收束成一堆儿,瞬间又凋零了似的。彩头与唱号声错综开来,“花”时开时合,非常盛景,盛景非常!

      题外声明,无论是大炼钢铁还是修水库修公路,口粮,大队带;工具,大队、私人一起出;工分,大队出,县里分文不补。任务响当当,工作热火朝天。真正个“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呀。

      事物是顺时代而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这唱号声处处涌动,把“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唱号的时代过了,人也变老了。当你现在仍然不能十分融入在新的场景中时,静下心来慢慢回忆、挖掘,发现这劳动号声竟然那么牢固地粘贴在大脑里,叫你玩味,越玩味越觉趣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