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4名学生在长子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8月16日,长子县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签署深化县校合作框架协议;
8月31日,长子县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全域有机农业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10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与长子一中签署合作协议,将长子一中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这是长子县省校合作工作部分台账清单,也是开展省校合作工作的成果体现。今年以来,长子县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决策部署,以“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梳理县域优势和项目需求,精准对接全国各大高校,持续推动县校合作广结“联姻”、频结“硕果”。
强化组织领导 高位推动“见”成效
深化省校合作是省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引育一流人才的关键之举。深化省校合作开展以来,长子县第一时间制定《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2大基地”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具体承担基地建设运行工作;组建7个工作专班,形成分管处级干部对接洽谈、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组工干部联络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起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省校合作工作有效落实。
截至目前,已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全国7所高校开展合作,启动了包括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合作、成果转移转化、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大学生实习实训等多个深度合作项目。
发挥比较优势 精准对接“深”融合
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质多样的农副产品、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长子独特的资源禀赋。长子县立足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供需对接路径,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充分发挥区位、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摸清项目需求,精准对接高校,推动合作项目开花结果。
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全域有机农业建设项目,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田转化有机肥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点,推进全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开展法治政府研究、党政干部培训等项目,提高党政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发挥法兴寺、崇庆寺的彩塑特色优势,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开展合作,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文创产品研发等,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与长子一中签署合作协议,将长子一中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与浙江大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将为整治区域新增耕地176公顷,同时引进山地微循环牧场、红色历史文化等产业项目,“村庄发展、村民增收”的梦想,将一点点照进现实……
一个个项目的签约落地,不断促进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推动科研与发展同频共振、高校与县域互利共赢。
提供服务保障 创造合作“优”环境
人才是驱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长子县将人才作为深化省校合作的关键,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考察调研、基地建设、项目推进,支持省校合作项目落地;对高校的科研平台延伸、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等加大支持力度,予以奖励;整合县宾馆、县委党校、企业培训基地的优质食宿资源,为到长子县实习实训的高校学生提供生活保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补贴,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备人才公寓,全面配套生活保障设施,同时给予医疗紧缺技术人才每年1万元生活补贴,享受期3年;打造稀缺人才“绿色通道”,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一系列“暖心”措施,保障了人才在长子县的安身、安心、安业,也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项目向长子集聚,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迸发强劲动能。马丽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