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每天背着有着自己体重一半的书包,很开心独立的跟我道声:“妈,我走了啊、妈我回来了”。我感觉他又成长了。透过楼上窗户,目送着他出了电梯,再步伐有力的下到高有3米的前景台阶,那看似弱小的身躯,让我看了很想多搂在怀里,多送他几步,哪怕是家与学校如此近,近到只有一个人行横道的距离。可我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我知道,孩子终究会成长,离开自己,离开父母过自己的人生。孩子不是我们父母的专属,只是借由我们来到世间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适时的放手是对孩子成长的支持与真正的爱。有多少家长被一些碎片化的教育知识所洗脑,把灵动多变的生命看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机器,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成了批量生产的机器一样,听某些理论说几岁之前要断奶、几岁要分床、几岁就一定得如何如何,对照发展量表,如果发现自己或孩子并没有同步,焦虑就开始了。完全忘记“适时”是什么意思。爱同我们炒菜放的调味料一样,料多料少都会影响口感。父母给的爱太浓会淹没孩子自主性,给的爱太少会搁浅孩子的情感发展。
由老人来带的孩子、父母怀孕及出生过程有很多波折的家庭、老大老二年龄相差很大、或者是老来得子的家族,这些家族通常是爱太浓的情况,成长过程中本来可以自己来做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那孩子会因失去主动性完成而产生成就与突破性成长的体验就会被家长所谓的“关爱”而剥夺。这是现在很多孩子产生的“畏难”情绪的原因,在生活中畏难,在学习中畏难,在人际交往中畏难,严重的就是辍学或回避社会的情况。
从小到大都没被父母好好关注与看见的孩子,他们内心是深深的孤独感与逐渐形成的冷漠与麻木。了解下来,他们会回忆说只有看到父母各自忙碌的身影,我考了前3名,我成绩提高了,我摔倒把皮给磨破流血了,听到是只是父母淡淡的快起了,流着流着就不流了。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也许外在是成功的,但内心却是荒芜的。到了一定阶段,他会反思自己活着是为什么?
如今社会下,每个人都忙着自己,可有时太过忙于自己而无法给孩子适当的情感需求与满足,亲子关系与学习成绩也一定是会出问题的。我想起身边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在家就说,你一天就只问我成绩怎么样,就不会问别的吗?你就只在乎成绩,我就不考好。从她描述中,就看的出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事实上,打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不是不可以动手,但要建立在亲子关系很良好的基础上,动动手也是不错的方式,因为彼此知道这中间是有爱的流淌。
的确,“内卷”盛行的时代,各种鸡娃的背后,是多数家庭、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可以看到,父母像一个个地主,追着孩子讨学习的“租子”,逼着孩子或者精神控制法让孩子连专心吃饭享受食物带来的美味的时间都要被什么英语课各种课所占用。不知道这种现象最后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真是让人不好评说。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中,家长能给以孩子适当的爱与支持才是最好的。县委政法委心理咨询室 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