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期 / 第3版:3
厌学不是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单亲父亲来电为自己的孩子咨询,想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沟通中了解到他的工作性质,一国企管理人才,平时工作忙,大多时间是由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帮忙带……
       很多类似主干家庭出现的共同问题:家长忙疏于管教、父母亲的隔代抚养的溺爱而形成倒三角的家庭结构、孩子缺乏竞争意识、自我效能感差等……
      事实上厌学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是片面要求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好了,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只是开始上学,但成绩仍然没有进步,或者只是上学,但心理健康却存在着隐患,那么这个厌学问题是否得以真正的解决呢?
      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到孩子走出困境,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树立整体观、系统观、动态观,忌管中窥豹。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切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这个关系也许是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也许是孩子与学习过程中的关系,也许是孩子与自己的关系,也许是孩子与学习的物理环境的关系。
      如果与孩子学习有关的这些关系没有调整与改变,厌学这个问题往往得不到明显的好的解决。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我出费用只是让咨询师来改变孩子,自己是没有问题不需要改变的。
      二、明确同一现象不同动因,对症调整。
      不同的原因,不一样的方法。
      内驱力不足的孩子:
      1.家庭结构往往呈倒三角形,孩子是家里的中心,指挥着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喝不愁。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松得到,从而形成一种观念,学习好坏,我都可以很好的生活,表现出不愿在学习中努力与付出。
      对策:调整家庭的病态结构
      2.没有培养出自我效能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直接告之答案,没有耐心帮助与引导他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乐趣。因此出现难题直接放弃,懒得去想。
      对策:由简入难,阶段性突破帮助提升自我效能感觉。
      3.习得性无助。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但始终得不到肯定,看不到回馈,像是钻入了“黑洞”如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甫洛夫实验中的那条狗狗。
      对策:降低期待、带领孩子尝试难度低的体验,根据优势视角理论,孩子玩游戏也不无益处,理性看待,帮助孩子将形成的新经验进行学习迁移,树立信心。
      亲子关系的问题:
      1.警惕“瓦伦达效应”。要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要患得患失,否则结果未必会如你所愿。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孩子学习与考试的过程中,少说些考不好会如何等威胁吓唬性之类的话,减少其产生的得失心,而更多是支持与引导孩子专注做当下的事就行。这样能很大程度减少考试焦虑。很多家长会在旁边喋喋不休,一直催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学习就会被唠叨的条件反射。导致孩子无法专注于学习中。加上如果家长再有连串的一因一果的臆想,说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的生活就如何不堪,更容易使学生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失败。
      对策:父母学会闭嘴,学习克制。
      2.平时父母的情感沟通与陪伴少,交流与沟通的内容也只是学习成绩,这样容易造成错觉,父母是不关心我的,在孩子潜意识中也许会通过学习差来不断试探自己父母是不是真爱自己。
      对策:丰富沟通内容,增加陪伴,学习爱的表达。
社会支持与环境系统的问题:
      家庭成员及同伴交往不良的行为榜样、网络环境的设置与使用等都无声无息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情况。
      对策:了解孩子同伴交往、老师评价,合理商定网络使用等因素,进行有效调整。
      当你了解厌学不是问题,而是孩子当下遇到困境而选择的不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会不会对孩子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心疼,希望每一位家长有爱的同时还具备爱孩子的智慧,也希望每一个可爱孩子能健康成长,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县委政法委综治中心 心理服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