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 期 / 第3版:3
“疫”路同行 护“心”有方
——心理防治指南
      现阶段,疫情又呈增长之势,为从心理层面,给处在疫情之下的人们提供心理上的援助,本文介绍一些心理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隔离期间有负性情绪难以解脱怎么办?
      1.人的负面情绪越压抑越容易出问题,要学会“允许”自己可以、接受自己这样、觉察自己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不压抑不纵容。
      2.学会陪伴自己并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
      3.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专注于爱好,比如听喜爱的音乐,看喜欢的影视剧,和心爱的人聊天,适度做室内运动,或专注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等。
      4.若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可参照网络上的“放松训练”“放松冥想““呼吸放松”“想象脱敏”“自我催眠” 等方式自我调节。个人的经验是运动与跳舞。
      5.经过多次尝试仍效果不佳的,可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
      温馨提示:越想放松越紧绷,了解自我胜东风。
      二、刷爆疫情信息,总感觉有不可控的事要发生,如何是好?
      人们遇到无法消化的巨大的持续的压力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无能为力,同时求生的本能也会被深度的激发,“生(战斗)” 与“死(放弃)”两股力量在内心争斗不休,焦虑倍增,于是就会产生“虽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却总要抓住点什么”的强烈冲动。
      现代人最容易也最便捷的做法就是抓住信息以期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这样就可以暂时缓解焦虑,同时制造一种“已经可控”的心理假象从而得到自我安慰。这种心理过程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会自动启动,但持续久了过度了也会带来麻烦,比如持续焦虑、心烦意乱、心身疲惫、失眠多梦、迷信“阴谋论”、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躯体化问题等。
      1.调动理性意识和思维力量。比如简单推理“全国那么多专家必然比我考虑安排更周全”“人类千万年来从洪水神话开始历经无数次疾病危机都平安度过了,这次也不例外”等。
      2.控制信息频率和时间。选定官方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防止“信息过载”,特别要防止被“贩卖焦虑”的个人或商家绑架,让自己陷入“看信息—焦虑难受”“紧盯信息—焦虑升级”的恶性循环中。
      3.及时就医,寻帮助。如果出现惶惶不可终日,总感觉有灾难要发生,甚至出现幻觉等症状,无法正常生活,务必及时就医,建议到三甲以上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专业诊疗。
      温馨提示:风雨雷电总有时,雨过天晴现彩虹。
      三、宅家时间久、枯燥郁闷睡不好,可以做些什么?            
      1.陪伴家人,增进情感交流。
      适度倾诉情感,同理接纳支持家人,找回平时无暇享受的天伦之乐。越是在非常时期越要先照顾好稳定好自己,才能照顾身边的人,也才能服务社会。
      2.健身养生,适度娱乐。
      执行一些曾经“明日复明日 ”的健身计划,隔离期间以室内活动为主,通过饮食、运动和规律作息调理身体,提升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同时开展一些适合自己和家人的娱乐活动,比如棋牌游戏、亲子游戏、看影视剧或培养个人爱好等,达到身心和谐放松的良好状态。
      3.静心凝神,储备心理资源。
      发展爱好,尝试开拓新技能比如:网上学画画、学插花、学新菜品、学新语种,学新舞蹈等,通过各种尝试找寻意义感。1665年,牛顿在剑桥学院就读期间,伦敦发生了造成数万人死亡的大瘟疫,买不到口罩的牛顿被迫回家进行自我隔离,亲戚也不走,聚会也不参加。但就是这段清净的时间,让他有机会思考数学、光学、力学的问题,并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当今理论物理已经近百年毫无进展,现在很多人都在家里自我隔离,也许又一个发明创造的人就是你。
      温馨提示:心强大、无畏惧,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将勇往直前。
      四、为什么隔离在家会止不住地怀疑自身被感染?
      1.相信科学、保持冷静。如果被隔离前接触过疑似病例,请先充分进行自我隔离,并向专业医疗机构及所在社区(村)主动报备。在这期间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是否出现发热、干咳、疲乏、呼吸不畅等情况,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寻求定点医院诊治。
      2.排除生理病、寻找心理病。
      如果上述一切都不成立,有可能是你的焦虑情绪在作祟。面对疫情,压力激索水平骤升,恐慌、焦虑等情绪会使得身体的各个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产生各种躯体不适。最常见的表现为心慌、呼吸急促、呼吸不畅等,也会伴有咽部不适、咳嗽等,甚至个别还会因过度紧张出现低热。一旦发现这些症状与疫情有相似处,又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反复确认自己是否被感染,这样的情绪又会反馈给躯体,压力激素再次被刺激升高,进而又产生一系列“类似被感染”的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心身反应”,一旦心理压力解除,情绪恢复平稳,症状自然而然消失。所以,如果是因为“心身反应”而怀疑自己“被感染”,那么尝试肌肉放松训练或呼吸放松训练等。
      温馨提示:有条不紊来观察、“病”来将挡有方法。
      县政法委(心理咨询室)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