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 期 / 第4版:4
零思碎想
□  师喜明

(一)

      不论搞什么事情,成功乃人之愿望;但事实上,理想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如谋事失败,不必悲观失望,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若问“成功之父”呢?恐怕多数人不知道。然而陶行知先生却风趣地说过:“单有母亲不能生子,我以为奋斗是成功之父。”妙哉,斯言!

(二)

      天旱时下雨是好事,但下多了就会成灾;适量饮酒可舒筋活血,但过量了就会伤身、误事。所以无论做什么,都有个度,即凡事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才不失为完美境界。也就是言要有据,说话在理、有分寸;行要有规,遵纪守法、讲道德;情要有控,遇事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沉着,不可信马由缰——随意行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因为多一点,而变得很糟糕,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如司机饮酒,就因为多喝了一点,结果出了车祸;有的人偶尔获奖,便得意忘形,自高自大,其实自大一点就成了一个“臭”字!

(三)

      人都一样,认识自己的长处容易,难的是认识自己的短处,故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说。一个 “贵”字,道尽了自知之明不易。有些人盲目自大,稍微有点才华和能力,立马就趾高气扬,似乎什么都懂,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进而飘飘然失去自知之明。这是不可取的。

(四)

      我国养老政策曾提出“五有”,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其中“老有所乐”是重心。这是因为“老有所为”,是乐于去为;“老有所学”是乐于去学。要知道,爱好就是兴趣,就能老有所乐;执着就是力量,就能老有所为。岁月无情,每个人都会渐渐变老;老人有情,每一位老人都是一部活字典。有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颇有道理。因为老年人饱经沧桑,阅历长、见识广、经验丰富。凡事若能多听听老人的意见,或许会少走或不走弯路——此可谓“老马识途”。

(五)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民主平等是我们党的处事原则。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做人、做官、做事的底线。然而我以为,少数人做得好靠自觉,多数人做得好靠制度,好风气离不开好制度的护佑。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已成为一种常识和共识。革命老前辈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这是实话,事实也正是这样。

(六)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且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一个人的修为,自然离不开汲取知识,因此,把“学”作为修身的第一要素。学的要义在于用,即在于实践,所以把“力行”作为修身的第二要素。学了,也行了,离 “仁”也就不远了。要知道实践不会一帆风顺,所以要认真反省,在反省中感到过错而羞愧,并做到知错就改,不再重犯。能做到这一层,就是约己知耻,不乱其所为,也就是修身的第三要素了。             

(七)

      环境的影响不可轻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能够在地球上生活,是一种福分,要保护好环境和资源,“珍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再看“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人亦如此,随着时间、环境、地位、贫富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一个人始终不变是不现实的。那些利欲熏心、寡廉鲜耻的贪官,哪一个不是在党旗下高举拳头、信誓旦旦?变化的轨迹告诉我们:没有人具备天生的“免疫力”,只要思想上放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放纵一尺,就会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抵不住考验,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所以,应该牢牢守住初心,做正确的事情,忠于自己的内心,方能行稳致远。

(八)

      “近”是一门学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是:“近君子,远小人。”“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所以,多结交正人君子,品其言行,久而久之,自然会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有莫大帮助。另外,也只有这类人真正愿意分享有用的知识及理念,更愿意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身上的缺点,以利于他人的进步。我们也切莫盲学盲从,在听取、吸纳他人见解、优点的同时,更要勤于动脑,做出自己的判断,取其精华,说到底就是要近贤人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