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 期 / 第4版:4
繁华落尽现童真
——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有感
□  笔清

      不知不觉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我开始不太受欲望和杂念的驱使,看淡了一些名利得失,会渐渐安定下来,做该做的事,于细微之处保持头脑冷静,正是古人说的“大道至简”吧。闲暇之余,我再次翻开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才觉大道就在我们身边,格局藏在细微之处。

      《缘缘堂随笔》是子恺先生的一本经典散文集。它以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为底本,封面白底黑字,上有作者的题字“缘缘堂”和一幅漫画作品,干净透彻,自然简朴,反倒多了几许年代感。本书同时收入了《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中的代表作品,原版复刻《护生画集》中的漫画作品,可谓一本书阅尽子恺先生的散文和漫画精华。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清光绪二十四年出生在浙江石门湾,他是家里七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到祖母溺爱、父母疼爱、姐姐怜爱。在满是爱的氛围里成长,他的骨子里始终浸透着温情,化成了作品里的童心与爱心,温暖治愈。

      他善于从琐屑细小的事物中取材,抓住日常的点滴感悟及自己四个孩子的童年趣事,以质朴无华的语言传达出那份独有的童心与童真,情感真挚,令人叹服。先生用一颗纯洁无垢的赤子之心去探索宇宙、人生、社会和家庭的真谛,既揭示了社会变迁的自然规律,又体现了自己对生活的冷静思考。可谓浑然本色、以小见大,达到一斑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全书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小标题和总领句,条目清晰,简洁明了。

      一、像孩子一样生活。先生以自己的四个孩子阿宝、软软、瞻瞻、阿韦为原型,记叙了他们日常的哭笑打闹,言行举止,从中发现了童真童趣,更得到了启示:“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如阿瞻最喜欢做的事儿竟然是逃难,“是爸爸、妈妈、宝姐姐,软软……姨娘,大家坐汽车,去看轮船”(《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他把成人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段逃难经历,看作了浪漫、豪爽、兴奋的一次旅行。因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还有大女儿阿宝,她拿弟弟的新鞋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给我的孩子们》)。旁边配有一幅漫画,刹那间童心再现、情趣盎然,不觉让人哑然失笑。再有最小儿子阿难一出生就夭折了,作者在难过之余反而顿悟,“你的一生,完全不着这世间的尘埃,你是完全的天真、自然,洁白、明净的生命”(《阿难》)。宇宙人间的生与灭,犹如大海中波涛的起伏,皆是宇宙的生命显示。这本是一件伤心之事,却悟出了人生的意义。

      “近来我的心为四件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儿女》),这是作者的感悟,也是我的心声。作为一个母亲,何尝没有体验过自己孩子的天真烂漫、顽皮捣蛋,也为孩子长大后带来的怅然若失,反而不知所措。是啊,一切美好的东西终将逝去,也终将会留在记忆深处,慢慢回味。

      二、幸有我来山未孤。在我们以前,人生已被反复了数千万遍,都像昙花泡影地攸现攸灭。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姓氏颜面、家具物件,无不成为子恺先生平常日子里的记叙和抒写,在质朴简洁的言语下蕴藏着一颗大彻大悟的心。阴阳潜移,春秋待序,衰荣生杀,暗示出大自然神秘的原则,人生是一个渐渐维持的过程。“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渐》)。这便是他的作品,童趣、童心之外,多了几分禅意、情味儿,不经意间还能解开你我心中的困惑。走过五十个春秋的女人,我的心也渐渐地沉淀下来。花开满墙留不住的时光,岁月的风雪也侵蚀不了内心淡定的人,只愿“半卷闲书慰平生”。

      三、日月楼中日月长。子恺先生说“无论何事,不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缘’凑合而成,缺了一点就不行”。春天的蔷薇,夏日的樱桃,秋天的芭蕉,冬天的炭炉,无不是你我的安息之所,归宿之处。

      民国三年,子恺先生师从弘一法师,皈依其座下,成为俗门弟子。在那里他不仅学到美术和音乐的精髓,更深谙做人美德以及世间的禅意。先生笔下的父母、友人、远亲、近邻、和尚、玩伴……皆是因缘而识,有缘而知,并且能在缘分的注定下知遇相随,恩爱如常。他们普通的就如世间的一粒尘埃,却能同四季花草树木一样从容的活着,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里都存活着太阳月亮放射的光与热。读完此章节,我不由看看、想想身边的人、周围的事、辞行的客、逝去的物,都同我有着不解之缘,让我能够不慌张,不冗长,不媚俗,怀一份静谧淡然,对自己温柔,也对这个世界慈悲以待。

      四、好花时节不闲身。子恺先生说“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本章节主要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先生凭借画家对光线、色彩特有的敏感,准确适时地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映射出千汇万状的景致。其高妙就在于画境中饱含诗的意蕴,而文章的旨趣又以灵动的形象传达出来,文图景致,浑然天成,令人真切感受到自然风光的惬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先生的笔下是对竹影参差的描绘,杨柳的赞美,梧桐落叶的感伤;更是对动物的喜爱与关心。他尤其喜欢猫,养猫、画猫、写猫一样不少。有“浑身雪白,伟大如象”的老猫;有经常偷小鱼吃的“贪污的猫”,还有甚似兔子长毛的混血儿“阿咪”;最后是朋友送给他的“沙坪小屋的鹅”……他都能用来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在匆忙的城市中,我每读到这样的文字,就能告别一天的琐碎,卸下一身的疲惫,如一股清泉流过心间,带走内心的几分慌乱与浮躁。

      五、不负人间不负己。先生告诉我们:哭的时候全力去哭,笑的时候全力去笑,一切游戏用全力去干。多么简单直白,又深邃睿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全力去哭”“全力去笑”,那必定也是一种生活的幸福。

      丰子恺先生是著名的画家,他回忆自己从小学画的趣事和走的弯路,进而论述“美”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自然》)还谈到艺术的三昧境:“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不要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艺术三昧》)

      这个章节里有两篇文章《我与弘一法师》和《悼夏丏尊先生》,文字极简,情感最真。子恺先生十七岁入杭州第一师范跟弘一法师学习绘画音乐,真正明白了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的意义。他把人生比喻为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二层是精神生活,“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学者、艺术家;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信仰,他们“必然探求人生的究竟”“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我与弘一法师》)正如他给法师的一幅题联:“须知诸相皆非相,能使无情尽有情”。而夏丏尊先生是他的国文老师,他称夏先生是“妈妈的教育”,既博学多能,涉猎广泛,又和蔼可亲,多愁善感。夏先生对学生如对子女,从生活的点滴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学生给他起了个诨名“夏木瓜”,并无恶意,却是爱称。

      每当读到这两篇,我不禁感叹,人一生能够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该是人生第一大幸事。如果今天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能遇到,孩子们又何尝不愿意上学呢,也没有必要专门实行“减负”教育了吧。

      掩卷而思已近五月,我想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寻一段儿时的美梦,连同一本《缘缘堂随笔》特有的浓郁,和你一起走过夏天,走过不愿逝去的温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