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 期 / 第4版:4
居 德 考 古
□  王 帅

      居德村位于长子县西北部,是碾张乡所辖的一个普通小山村,西望顶顶山,南接风婆山,村前金丰河,村后县乡公路穿村而过。有幸与诸文友一起进村入户、抄碑读史、谈古论今,考察居德村的人文历史故事。

古村叫“居德”

      据《长子县志》记载,居德村历史上曾设“永兴坊居德里”。建国初期,曾设置居德乡,管辖周边诸村,今天依旧是周边村的活动中心。居德村因何命名?参考周边的村庄命名的方式,有以村人姓氏命名的,如郑家沟;有以地形命名的,如后掌;有以方位命名的,如南沟;有以距乡政府距离而命名的,如五里村,而居德村是以什么原则命名的?据《长子地名志》记载:由于该村周边有五道岭,其状各似一条龙。民间传说:每逢下雨时,五条龙就居于一处,给人间降雨,以示五谷丰登。乡民们为感谢五条龙的恩德,故将此村定名曰:居德。这与发源于长子县的五龙文化异曲同工,传说,慕容永建立西燕古国时,得到黄龙、黑龙、白龙、青龙、红龙五条龙的帮助,后慕容永下令对五龙进行祭拜,形成了一道五龙文化,后影响扩大到上党区、壶关县、沁源县一带。

      居德村与毗邻的安西村很有渊源,居德村东有一个东阁,按照传统布局,对应的建了一个西庵,民间称作“姑子庵”,后有人在姑子庵西边定居成村,故称“庵西”,后将“庵西”改为“安西”,沿用至今。

古庙敬书圣

      居德村老村的布局,东至东阁,西至西庵,南接山带水,北靠岸依堤,百姓鸡犬相闻,安居乐业。村东有一座大庙,位居制高点,是全村最大建筑,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边是庙院,周围护岸用红石头砌筑,高出村上巷道,为一进院,原有正殿角殿,东西厢房,因改建学校时拆除,现留山门、石阶、石岸。南边为舞台院,有坐南朝北舞台一处,东面建有十余间二层阁楼,下设阁门,供进出村庄;上设看楼,前廊供人们看戏可用,后房可存放杂物,西面无建筑,是金村、丰村等村去往碾张的必经之路,曾是临汾安泽一带商人赶鲍店药材大会的古商道。居德村大庙修建于何时?庙名叫什么?庙内敬奉的哪路神仙?在走访村干部、村上老人时,大家都说不出具体的修建时代,只是有过一块大碑,现下落不明。关于庙名,说到这个庙是羲之庙,为什么是羲之庙?我们在一村民家中,见到了原先嵌在大庙墙体内的一块石碣,从上个世纪保存至今,石碣不大,碑文不多,但记载的历史人文信息颇丰,碑文无题,具体内容如下:

      逸少王右军,晋代英贤,沂州世家,其德行学业备详国史。即书法圣神,犹其余事。忆其坦腹东床,道徽郗公赏其雅量而妻以女。不仅逸少之气概高出古今,而郗公之特识亦迥异寻常矣。以逸少为名宦后裔,又配高贤名媛,其世笃忠贞,相夫成德,虽千言莫罄其妙。其殆人而仙者欤,抑化而圣,圣而神者矣。五百年清淑之气,廿八宿奎璧之精,钟毓于一人。以宣一朝文明之化,以泄两间文运之奇。其享祀不忒也,宜哉!余村建庙像祀,其亦仰慕休风之意云尔,姑录小记,以备奕世之考访焉!

    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中和佳节,弟子杨曾鉴谨识。

      碑文明确记载了书圣王羲之及其岳父郗鉴,交代了成语坦腹东床, 是一块儿颇具研究价值的史料,是命名居德村大庙为羲之庙的重要见证。

      居德村不但在大庙为书圣王羲之塑像,在风俗上祭拜活动早已有之。在村南风婆山上风婆庙庙会组织上,由“前三后五”八个村社轮流组织,山的东南边为“前三”村社,山的西北边为“后五”村社,其中安西、居德为一个组织单元,在庙会期间,组织祭拜风伯雨师、风婆等。

古贤杨曾鉴

      经查,居德村关于书圣王羲之记载的石碣撰写人为杨曾鉴,据村内杨氏后人保管的《杨氏族谱》记载:杨氏家族从明洪武二年由河东迁入居德村,杨曾鉴为14代孙。杨曾鉴字照堂,道光己亥岁贡生,敕授修职郎,任兴县儒学训导加一级,配王氏,继配郭氏,父亲杨思敬,长子杨濬知,次子杨淑知。相关信息在光绪版《长子县志》记载中得到印证,“杨曾鉴为清道光年乙酉科举人,曾任兴县训导”。目前,杨曾鉴的留存作品除居德村石碣外,在距居德村东八华里处的关街村,村东有一古刹,名叫天凤寺,一进三院,附属出村阁楼,名叫眼光阁、观音阁,寺内保存有一通石碑,题为《重修天凤寺碑记》,立于道光二十二年,作者为杨曾鉴。由此可见,杨曾鉴是在居德大庙石碣上记载王羲之塑像过程的作者,是在相邻的关街村天凤寺记录地域文化的记者,是远赴吕梁兴县传播文化的使者。

      居德村大庙与书圣王羲之有关系,文友一行端午时节赴居德村访古,揭开了历史的面纱,带了一个好头,特摹仿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草就一篇《居德考古序》,作为结束语吧。

     盛世之年,岁在辛丑,仲夏之初,会于风婆山阴之居德,访古村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前山后岭,松柏常青,又有金丰河水,映带左右,引为以历史古村,人文宝地。虽无官志正史之声,一碑一庙,亦足以探究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大庙之威,俯察碑碣之美,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刷新之知,信可乐也。

   书圣之故事,名耀一世。或书风独特,领先国粹之美;或雅集聚会,放浪书苑之中。虽趣舍万殊,古今不同,当其考于所见,好喜于己,陶然自足,不知日之所暴;及其奔波之疲,情随事迁,爱好系之矣。到之所处,俯仰之间,已为过去,犹不能不以之忽略,况考察论证,书圣于此!常人云:兴趣亦大矣,好不快哉!

   每览古人碑碣之迹,若有精品,未尝不感动万分,不能收之于怀。固知一碑甚为宝物,乃古人之心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文物,叹夫!故列叙经过,录其始末,虽庙破碑小,所以收获,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