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期 / 第3版:3
再走红旗渠
崔慧锋

      今年的五一假期,公休五天。五月一、二号恰逢老同事家办喜事,失去了参加徒协陵川三日双岭徒步的活动的机会,却恰逢叶老师组织到豆口、红旗渠赏游,所以很幸喜,能弥补些许缺憾,虽说那段线路走过几次,但总比宅家受益。

      中巴温馨,23人数的团队恰到好处。但上车后发现,预想中熟悉的面孔少了许多,想来,人的聚散本就在扑朔迷离中,后闲聊中,悉大部分人是因家庭琐事缺席,遂感叹,光阴改变人的手法,丝毫也不吝啬。这对于每个驴人来说,也都是没有答案的命题。心里知道的几个驴友,就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的淡出徒步的行列。

      在豆口的村广场下车,就见西面山峰雨雾缭绕,一只鸟在云雾中上下翻飞,几个老人挤在一个亭子里齐刷刷的看。北侧是人民舞台,对联写道:五六句道遍古今,六七人百万雄兵,想这副对联是杜甫的《江留台·送别》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改编而来的吧,此时有六七人正好出现在手机的背景里,我就按下了快门。

      古村的老街道依旧,只是多了些修缮改造的痕迹,新的建筑元素增加,感觉距当下的风情又近了些。

      天阴着,没有光影的效果,也就没了拍照的兴趣,精力把感情聚集起来,尽情来感受最后一个春日的气息。

      见浊漳河的水很大,感觉,有了种大河的气势,以前的意识里,只是到了雨季时才有的印记,当下已经被复制。红旗渠的水也就自然很满,从痕迹上看已到了最高位。前一段的仲春过来时,水位低到了几乎见底。

      水的流速,有的渠段感觉很快,年轻气盛。有的渠段就慢悠悠的,像上了年纪般。

      在弯弯曲曲、窄窄的渠肩上走,时刻需要提高警惕,就需要更加的小心翼翼。

      一米宽的渠肩,没有护栏,渠水满盈,又是往上游方向,逆流而行,就觉的渠水,直面而来,来势汹汹,暗流涌动。

      走着走着,就又觉得那涌动的渠水里,仿佛有修渠人的身影,脚下的植物化石,以及渠边到处散落的贝壳都灵动了起来。意念中,感叹这渠水,流动的分明是光阴,是历史,是沧海桑田么。又想,这红旗渠,人工天河,是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自己走在上面,已是这画中之人,深感无比骄傲。此时实实在在,自己才有了活着的存在感——

      这徒步、这春游,从来没有过的轻松,加之空气湿润,满眼碧绿,北方的盛春,环境的安宁,又实实在在体味到,卸下了养家糊口的担子,远离为那几辆碎银子奔波的日子,有多么的难得,即使满身伤痕,也心满意足了。

      今天的徒步,分外休闲。没有傻傻的那种狂走,不汗、不累、不喘,一身轻松,没有负担,可远想宽心之事,自己,草民一个,不忧追责,不虑会不会东窗事发,高兴时畅怀大笑,痛苦时不扰四邻,这是何等的福为。朴素的满足,一路捋着清幽慰心迹,又是多么的惬意啊。

      想着想着,老就感觉左脚下的渠水在涨,几乎要与渠肩要平起来,突然就打了个寒颤。

      右脚下那边又是崖,沟底是漳河。于是就警惕起来,每走一段时间,就稍停,变换一下视角,梳理一下思绪。要不老想这渠水有几米深,一旦失足掉进去,能不能爬上来。想着,还是应该尽量多往右边靠,但右边是悬崖,沟更深,更危险,应该往左边稍靠。思想斗争的结果,还是坚持中庸之道才对。

      随后的徒行,是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自己就更加注意了每一步的动作,生怕这个绝日,给自己以后徒步的规划,带来一个不规则、不喜欢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