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 期 / 第2版:2
雨访长子
中国人民大学 陈嘉怡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我来到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探寻这片孕育了无数神话传说的沃土。在我内心深处,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更是一次了解家乡的旅途。

      雨后的长子是美的。它未经雕饰,清新淳朴,却也处处透着厚重文化的痕迹。

      我记得小雨中的精卫塑像翩然耸立;从移动的车窗中望去,那张开的双翅羽翼分明,好像下一秒就要乘着气流扶摇而上。我记得烟雨朦胧中的法兴寺,红墙、黛瓦与绿树相映成趣,佛塔和佛殿伴着悠扬的禅钟长久地静默;面对此情此景,哲思悄然而至。我记得雨后潮湿的气息和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雨点细细密密地滴在乡间的砖石小道上;路边随处可见的标语字画被冲刷得更加鲜艳,一股精气神似乎就要从油墨中喷涌而出。

雨后的长子是鲜活的。景中有人,这里的生活仍在井井有条地继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染上了文化的底色。

      拜访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南漳镇,看到雨中响铜乐器厂依然热火朝天的制作现场,才明白“一锤定音”背后的坚守和汗水,儿时有关八音会的记忆也被清脆的乐声猛然唤醒。从山西到四川、到北京、到世博,高亢嘹亮的铜锣带着民间歌谣响彻了世界,玖兴炉的火种也历经沧桑从未熄灭。

      走进西南呈村,我们有幸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传承者王兴来老人。爷爷热情地向我们展示制作过程,只见潮湿的柳条在他手中不一会儿就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这样的连阴雨天最适合编织,老人愿意无偿教授周围村里的妇女学习这门手艺,有钱一起赚,有根一起守。

      当我们来到南漳镇政府,恰逢一次紧急会议结束——那是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后,立即部署相关任务。我见到了担心窑洞里一家人安危而忙里忙外的村书记,见到紧锁的眉头和殷切的叮嘱。“雨下在地上,也下在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里。”他们是“一线施工队”,是“最后一公里”,他们用最无私的付出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涟漪荡漾开得不仅是水波,更是心绪。雨后的日子依然是有盼头的,雨水更折射出乡村振兴持续的动力和希望。在转型发展的路上,擎文化,活思维,以民为本,经得起风雨,也留得住乡愁。